第 105 章

吴大娘是潘中菊上工的铁搭档,她家离老院子近点,通常是潘中菊过来找她,听到潘中菊的声音,她叮嘱了儿媳一句记得锁门,然后迈过门槛:“来了来——”

嘴里的话戛然而止,吴大娘见鬼似的看着杨二奶奶挽着潘中菊的手,怎么回事?!

吴大娘唰地扯着潘中菊走到一边,一面瞅杨二奶奶一面小声问潘中菊:“她怎么跟你一块?”

潘中菊为难地把之前的事说了:“我估计她是想让我叫岱岳把她安排进养殖场做饲养员。”

养殖场规划贺岱岳写得很详细,包括未来养殖牲畜初步数量,以及饲养员的待遇。饲养员一天八个工分,猪养得好额外有奖励,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在潘中菊看来,比下地干活强多了。

“我看未必。”吴大娘哼了声,“她一天好吃懒做的,咋可能干饲养员的活。”

两人嘀嘀咕咕的背地里准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杨二奶奶翻了个白眼,佯装不知的快走两步,以上工为由打断了他们。

()潘中菊被吴大娘说得起了疑心,杨二奶奶再要挽上来时,她生硬地别过了手:“路窄,还是各走各的吧。”

杨二奶奶挽了个空,脸色青了白白了青,冲着潘中菊的背影狠狠唾了一口,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谁稀罕搭理你啊!

一路到了老院子,集合上工的人站作一团,乐此不疲地讨论着贺岱岳的存款,目前他们分作了三档,一千的、两千的、两千以上的,争论不休,纷纷认为己方分析的合理。

潘中菊一出现,他们蜂拥而上,瞬间把人围住:“中菊,你家岱岳在部队当六年兵,拢共挣了多少钱啊?”

乍然面对此种场面,潘中菊有瞬间的慌乱,好在贺岱岳早为她预备了一套说辞。

好奇别人挣了多少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村里年年有人向潘中菊打听贺岱岳的津贴,潘中菊一律“不知道”、“岱岳没说”、“我没问”。

杨桂平是为数不多知晓贺岱岳大概津贴数目的人,他口风严,村里人问到他头上,他直接一句“别人家的事少管”。

“是挣了点钱。”潘中菊首次正面回应,所有人唰地噤声,竖着耳朵听她说,“但花得差不多了。”

财不露白,家里大几千的存款,如果走漏了风声,被贼人惦记上,他们家怕是要永无宁日。

潘中菊话锋一转,卖起了惨:“岱岳伤了腿,我磕了脑袋,为了给我们治病,褚归用了不少好药,岱岳攒的钱全拿来买药了。”

上千的存款全花了?开什么玩笑,买的是仙丹不成?

人群一阵哗然,杨二奶奶扯着嗓子:“褚医生不是和你儿子关系好吗,你们治病也要花钱啊?”

“当然要花钱了,褚归的药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潘中菊指指自己的眼睛,“我这眼睛费了褚归不少功夫,普通药治不好,得用好的,上了年份的。”

潘中菊噼里啪啦说了一堆药名,什么人参、鹿茸之类的,主打一个听着就贵。褚归跟贺岱岳关系好归好,但毕竟不是一家人,亲兄弟尚且明算账,诊疗费褚归分文不取,药钱可不能倒贴。

“要我说有啥不信的,骗你们莫非能得好处?”吴大娘帮腔道,“你们见过几个瞎了眼能复明的,再说了,岱岳真要有你们说的那么富,为什么不干脆在城里买份工作,去城里过好日子,反倒天天在村里上工。”

对哦!贺岱岳真有一两千的存款,怎么会放着好好的城里人不当,蹲乡下刨食?

亏他们从昨天傍晚争到今天早上,竟然连这么简单的一点都没想到。

围着的人大失所望地散开了,杨二奶奶如遭雷劈一般愣在了原地,假的,绝对是假的!

杨二奶奶涣散的目光聚焦到院墙上的报表,她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的一把抓住潘中菊:“贺岱岳不是花了一百多买马吗,怎么会没钱?”

“成才说马是给褚医生代步的,买马的钱应该是褚医生出的吧。”回答杨二奶奶的是王支书,“好了,大家安静,我讲一下今天的分工。”

体劳作的流程十分繁琐,上午分工,下午检查统计进度,循环往复。建养殖场属于长期任务,贺岱岳他们则无需到老院子集合,王支书讲分工时,养殖场那边已经开干了。

杨二奶奶满脑子贺岱岳没钱,她挨着潘中菊,王支书随手把他们划到了一组。

心不在焉地下了地,杨二奶奶越想越气。她的确是冲着养殖场饲养员的工作巴结潘中菊的,她好吃懒做,但她有儿子儿媳,若他们谁当了饲养员,日后何愁占不到便宜。

拿养鸡来说,母鸡下蛋没个定性,今天十个明天八个的,悄悄藏两个在衣服里带回家岂不是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