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学分制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3236 字 3个月前

九月初七,一大早,定海知县薛戍匆匆赶来营海使府邸,发现不仅朱塬今天早起,还有不少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官员都聚集这边,包括海军都督华高。

说是一个紧急会议。

通报之后,薛戍被允许进入明远堂。

会议已经开始。

薛戍放轻脚步进门,在那张宽大长桌末尾找了个位置坐下,打量四周,除了正在说话的营海司大人,还发现长桌前方东侧下首的营海司佥事刘琏再一次在低头认真地做着会议记录。

薛戍知道,通常很重要的事情,才会是刘琏亲自执笔。

另外还注意到,那位凭借青霉疗法和治好海军都督大人无子顽疾因而在明州乃至整個东南都已声名大噪的戴三春,今天坐在刘琏旁边,表情也颇为严肃。

这让薛戍不由紧张。

发生了甚么事情,自己怎不知道?

心里想着,薛戍很快将注意力转向上首右侧的朱塬,认真倾听。

“……这种疾病的传染途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呼吸传播,因而最是烈性。还有人与动物之间,主要是老鼠,这也是为何称它为鼠疫。说起来,老鼠能传播的疾病很多,对于营海司和海军都督府,这就意味着,船舱内灭鼠非常重要,我的想法是养猫,具体措施之后再说……”

“……另外,这种疫病的治疗方式,除了对症下药的传统方剂,又因这是一种细菌感染,如果我没记错,鼠疫杆菌,那么,将来若能顺利从霉菌里提取抗生素,将可以针对病根进行治疗……”

“……但这需要时间……”

“……这种疾病在欧洲……就是距我们极西大概一两万里的一片大陆,那边的大爆发已经结束,据说因此死亡了三成人口。如果我的猜测没错,二三十年前,类似疫病也曾传到我华夏,但哪怕处在乱世,凭借积累千年的良好防疫机制和优越的医疗手段,咱们还是止住了疫病的传播……”

“……欧洲不行,因为他们缺少国家统筹的整体防疫机制,也没有我们中医这样成熟的医疗科学,导致小范围传播一直还在持续,或许几百年都不会停……”

“……蛮夷之地嘛……”

“……再者,细菌感染……我也不太记得会不会产生抗体,或许会,或许不会,不过,从我个人昨晚琢磨出来的常识来讲,蛋白质类抗体能对付只是基因片段的病毒,对付单细胞的细菌肯定吃力……嗯,这个你们不用懂,抽空我和戴先生再研究。总之,随着新朝确立,海外贸易重新开始畅通,我们也必须把严防海外疫病输入的事情做起来,那怕咱们距欧洲相隔万里之遥,风险很低,也需要时刻警惕。毕竟除了那欧洲,各种海外番国,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奇怪病证冒出来……”

这……

薛戍逐渐听懂了一个大概,似乎是在谈论一种疫病的防治问题。

鼠疫。

斟酌思索间,朱塬还在继续:“……所以,我宣布,成立正六品的大明海关检疫局,并且在各营海分司设立正七品的海关检疫分局,相关负责人直接对我和各营海分使汇报。另外,海军将来会频繁与番邦接触,也需要设立类似部门,暂定同样的正六品的大明海军防疫局,我希望将来防疫局的分支能细化到每一只军舰都会有相关团队的程度。再有,这些部门将来还会与太医院对接,由太医院提供人员、技术和物质等方面的支持……”

又是一连串新衙门啊。

听少年营海使说那甚么欧洲因那疫病死了三成人口,薛戍觉得防疫很重要,但,如此多的新衙门和各种分支,会不会太靡费了一些?

朱塬说完,示意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初步讨论确定一些细节。

会议如此又持续了大概两刻钟,朱塬最后道:“或许你们已经听说了,我最近几天就要离开定海。不过,按照祖上要求,回了金陵,我还会继续兼任营海使,相应衙署等于搬到京师,因此,这件事我会一直跟进,当然还有营海司的其他所有事项,希望大家在我离开后不要懈怠。哦,对了,海军都督府也一样,除了营海卫指挥使,我还多了一个海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就是说,可以对海军旗下所有卫所指手画脚了,你们别让我逮到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机会啊。”

大家都笑起来。

朱塬一拍手:“今天就这样,散会吧。”

众人纷纷起身。

薛戍作势跟着站了起来,向上首两位大人行礼,却没有挪动脚步。

等周围人离开差不多,薛戍见营海使和海军都督正在交头接耳小声交谈甚么,识趣地退到明远堂门口等待。

朱塬在和华高讨论即将放去南下的‘官方海寇’之事。

将要离开,哪怕到了金陵还是照旧,到底不如这边方便,这几天就必须把一些紧要事情尽快安排下去。

计划中的那批官方海寇,大概会有两千人,已经聚集完毕,只要北风一起,就会有一批船队悄然离开明州。

首领是朱塬很早就内定的宴荀。

朱塬本来是坚持全海寇阵容的,不过,事情的结果,到底还是添加了大概五百人的官方人手,大部分是老兵,就地退役,将来出什么事情,大明是不认的,另外还有少数拱卫司的精锐密谍。

再就是,一众海寇的家眷还是被强制留下,算是人质。

这是反复来回几次磋商后老朱亲自敲定的方案,华高也更认同,朱塬只能答应。

商量过这件事,朱塬与华高出门,见薛戍凑上来,之前也注意到他,问道:“什么事情?”

来到庭中,薛戍等朱塬与华高再次道别,目送海军都督大人走向院门,一边拱手道:“翰林,营海司昨日颁布那份禁止民间海捕告令,下官觉得不妥。”

深秋天气愈发寒凉,朱塬今天穿了一件偏厚的白色轻裘,本该翩翩小少年,当下却很没形象地拢起双手,同样目送着华高离开,附和点头:“我也觉得不妥。”

薛戍愣了下,却是顺着朱塬语气道:“那么……下官请翰林收回成命。”

朱塬摇头:“我不。”

薛戍:“……”

这怎么突然有种少年人耍性子的感觉?

等华高出了正院门,朱塬转向自己办公室,一边对继续跟上的薛戍说道:“本来呢,我是打算温和一些的,官捕和民捕可以并存。但,有些人太得寸进尺,开了口子就要得陇望蜀,那就只能让他们得不偿失了。啧……连续三个‘得’字开头成语,我还是很有文化的,对吧?”

很有文化……

如果不说某人明显的对经史典籍半通不解,其他杂学,倒是堪称渊博。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