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你姐夫交待的

奴儿干司境内最后一支残余势力被消灭了。

十年。

认真算起来,将军刚好用了十年的时间。

明年就是将军三十岁寿辰。

想到如今金陵薛家,还有已经病故的父亲,薛蝌不得不感慨时间的伟大。

不论何时。

时间永远不停的前进。

羡慕完别人,自己又分润不到功劳,薛蝌只好回去劈柴,继续为过冬做准备。

和金陵完全不同。

在奴儿干司,全年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不是为过冬做准备,就是在过冬的日子中。

这里对时间的消耗更直观。

很多人家会养狗。

因为太冷。

懒汉懒婆子们懒得下炕,一躺就是一天,抗上拉完屎直接一声唤,狗子就摇着尾巴进来,等它出去的时候,屋子里也干净了。

薛蝌第一次见到,被恶心到半个月吃不下饭,以后见到狗就犯怵,生怕狗跑来舔自己的脚。

顺着纹路,一斧头劈成两半,两半才劈成四片,四片分为八根细柴火。

一堆一堆整齐的堆积进入柴房,从早到晚,一直堆满为止。

柴房里堆满了一屋子柴火,院子外也堆满了几处,足够烧一个冬天。

戴着皮毡帽,穿着皮衣,套着皮靴,此时的薛蝌,活脱脱一名东北汉子。

“嘭。”

斧头被丢到地上,薛蝌去泡了一大壶茶,仰起头咕咚咚就喝了大半。

也没有再出去,捡起了两本书打发时间。

这就是他在奴儿干司的生活。

枯燥,无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让人绝望。

当然。

如果仔细的探究,也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例如滑雪橇,例如和小媳妇们说些荤话。

但是薛蝌怕。

他被自己被人遗忘了。

遗忘在这片宽广的让人敬畏的土地上。

此地。

离镇江一千三百里,离金州近两千里路。

而两千新合军击败多尔衮的地方,更是在深入奴儿干司,长达五千里之外的地方。

奴儿干司太大。

大到薛蝌心里没底。

自己会不会被派去乞列迷城?以王宣的性子,此事不是没有可能,恐怕自己真的会成为野人了。

……

镇江。

此时的镇江很忙碌。

第二军镇的驻地,原来暂时为镇江,现在已经开始搬离,经过长达半年的争议。

到底是驻扎在平安道,或者咸镜道,还是从奴儿干司寻一块合适的土地。

最后还是决定,定在了平安道。

平安道远离奴儿干司腹地,不利于开发奴儿干司,但是平安道富庶,容易养人。

而且咸镜道和平安道,还有不少的朝鲜人口,也需要防备,或者也可以说,更容易控制朝鲜。

其实不光是第二军镇,包括沈阳的第一军镇,也在往辽河套迁移,在草原外筑城。

镇江衙门里头,已经烧起了地龙,值班的差吏,又临时增烧了一铜盆的炭火,让班房里一片温暖。

李成贤聚精会神的看着公文,大门突然被推开,走进来一片冷气的男子。

“今年的天气格外冷,平安道的道路上,已经结了冰。”

稽查使王宣,径直走到火盆前,伸出后烤火,也不敢离的太近。

一旁的年轻文书,热情的泡了一杯热茶,恭敬的递给了王宣。王宣谢过对方,喝了几口热茶,才缓过气来。

“还没吃吧。”

李成贤关心的问道。

火房的厨子们,烧了几样的点心,王宣点点头,拿起一块,他早已饥肠辘辘,顾不得又冷又硬。

“煮点粥喝吧。”

李成贤拦住文书,自己亲自忙活了起来。

把烧着的茶壶取下,换上一口铜锅,用小米粥熬,然后还添了一把红枣。

小米粥好吃,王宣胃口大口,“再给我一碗。”一点也不客气。

李成贤点点头,又舀了一碗,笑眯眯的看着王宣。

“小米粥就要趁热吃,但是也得注意,别把自己烫着了……”

“你这是有话要跟我交代?”

王宣笑道。

他们军镇的事情多,而且不好做。

内地的人不知情由,只以为他们在外头当坐地虎,不知道他们实际上的难处。

就说他们第二军镇。

地盘大,势力杂,人手少,犹如刀尖上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