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神鳌补天

山影送玉兔,波光迎朝晖。

羊肠小道上,莫川蹙眉凝神细听。

在神婆口中,这片名曰西琼山脉的山峦,并无什么异常之处。

甚至还颇为宜居。

山间可耕良田虽少,但山野草药野兽颇丰,靠山吃山之下,日子不敢说富裕,但也从未听说有谁被饿死。

便是她这不事生产的神婆,都能靠着半真半假的阴阳术,混口饭吃,可想而知,山里还是有点余庆。

若硬要说异常之处,那便是洞龙潭那儿经常会淹死人。

这里的“经常”是以年为单位。

但神婆并不认为那里有问题。

因为那片水潭有浅有深,是个度夏祛暑的好地方。

每年夏天都会有大人小孩不听劝前往贪凉戏水,甚至连城里老爷,都偶有过去游玩。

那么一来二去淹死个三四人再正常不过。

除了洞龙潭,瓦北庄有棵大柳树颇有几分神性。

据说,以前有个妇人在那上吊,不曾想凳子刚踢掉,碗口粗的树枝竟卡察一声,应声而断,救了妇人一命。

妇人家属事后感激不已,尚飨祭拜,一来二去就成了村里习俗。

除此以外,神婆还说了三五桩想不通的奇怪事儿,莫川皆一一记下,打算回头去看看。

神婆说完,便一脸期待的看着莫川。

莫川心知神婆在期待什么?

随口解释道。

“所谓仙家,大多是飞禽走兽成精,仗着人类三分未知愚昧,赚点香火修行。”

说着,他一挥手,牙三儿凭空冒出。

这一幕唬得神婆一跳!

“道爷,您唤我?”

牙三儿拼命摇着尾巴,那谄媚模样看起来不像是狼,更像是狗。

唉!好好一只狼,愣是被灯草和尚带歪了。

“你且护送一下这位居士回村,事后自个儿来寻我。”

莫川吩咐道。

“谨遵道爷法旨!”

牙三儿连忙前爪伏地,一副类人跪拜模样。

这一幕瞧得神婆啧啧称奇,心中更是汗颜,亏她之前还讥讽莫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天高地厚哩!

“居士且回吧,贫道就此别过。”莫川拱手告辞,说完扬长而去。

“仙长慢走!”神婆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寒暄一句,目送莫川离去。

心中不知为何,生出一阵惆怅之感。

一辈子打着仙家名义行事,没想到,临了还真遇到了一位仙家。

可惜,人老珠黄,攀不上关系喽!

……

莫川辞别神婆,一路按照她的指点,来到洞龙潭。

洞龙潭,说是潭,实际上就是一段溪水河道。

这段河道宽敞且平,河床皆是溪水冲刷而出的鹅卵石,以至于水面清澈喜人。

莫说村民,便是莫川走到这,都有种跳下去洗一把的冲动。

他沿着溪水熘达一圈,不得不承认,神婆说的没错,洞龙潭没问题,既无妖邪,也无怨魂。

只是戏水的人多了,难免有人溺水而亡。

莫川反复熘达两圈,确定没问题之后,再次转悠到最初借香火通道,抵达的馒头山。

此时,牙三儿也已经循着他的气味,追了过来。

莫川随口问了两句神婆情况,随即一挥手,又放出灯草和尚,一脸若有深意问道:

“你们瞧瞧这座馒头山,可有什么特殊之处?”

牙三儿一脸懵逼。

这烂怂馒头山能有啥特殊之处?既无陡峭之奇崛,也无平原之壮阔。

不想灯草和尚却道:“道爷,这馒头山瞧着像馒头,可小僧看着却颇有几分玄武之意。玄武为神兽,乃祥瑞之兆,在风水之说中有聚财化煞之意。”

莫川闻言眼睛一亮:“哦,这么说,这还是块风水宝地?”

灯草和尚连忙摇头:

“不好说不好说,正所谓阴阳相生相克,大吉之地,亦有可能孕育大凶。”

“《地经秘要所言的四大凶象之一,便是玄武藏头。由此可见,玄武风水,并非一定大吉大利。”

“据小僧所知,便是这玄武风水,又有起尖锋、高山勇、后山少、反回头、破沙漏……等相,有吉有凶,实在不好论断!”

灯草和尚侃侃而谈,直接把牙三儿看傻了眼。

久居深山的它,一直跟着狼王打打杀杀,哪里经历过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