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互诈、弛禁(三)

清明祝 古桥头 1104 字 3个月前

皇帝听罢,忙叫人将奏章拾起,打开看时,果然不是陈同袍的笔迹。他的怒火因此稍平息了些,徐徐说道:“那他们在今天联署上书,可是受你的指使?”

陈同袍答道:“臣本来是叫下属拟好,准备择日上呈的,彼时哪曾想到懿王入宫之事。何况近日一直在家养病,对朝中的情况全然不知。”

皇帝似信非信地点点头,又问:“那这是留守吏部的人擅作主张,将它交给曾粱的?”

陈同袍再一叩首:“回陛下,下边的人并不清楚缘由,平常也只是奉命行事,怪不到他们头上。说到底,奏章是按照罪臣的意思写的,既然冒犯了陛下,罪责合该在我。”

“可你也没参与他们的行动,岂有过错。”皇帝对陈同袍重新建立起了信任。

同袍见势,忙顺水推舟地说:“臣身为吏部长官,领袖六部,举动尤当谨慎,然却不顾懿王脸面,臆断是非,误了诸多同僚。所谓法不责众,恳请陛下仅仅处置陈某一人,或杀或免,悉听尊便。”

皇帝的脸上竟慢慢浮现出了笑容,与他道:“陈尚书既这样有担当,朕还能说什么?我看处罚不必太重了,定一个失察之罪就好,只罚你三个月的俸禄,向天下示朕惜才之意。”

“多谢陛下洪恩!”众人一齐山呼。

“除此之外,朕还要下达一道口谕,”皇帝咳嗽两声,把话锋一转,“是关于田政的。朕为此思虑再三,觉得当初的禁令该取消了。你们立刻回去通知叶兵部,让他知会万羽之,清查河南一带的田亩。”

曾粱大惊:“可这……”

“曾尚书!”皇帝的语气极其严厉,“别忘了,是陈大人救了你,救了你们。若朕不是一个仁慈之君,你们的下场不会好过。”

曾粱一下子便领悟了他话中之意,唯唯诺诺地俯下身去。

“陈大人这招真是高妙。”过湘人将茶沏好,恭敬地推到陈同袍那边。

“你终于看出来了?”陈同袍接过茶碗,笑问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