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一)

清明祝 古桥头 1044 字 2022-11-13

叶永甲回朝之后,不待休整,即将报捷文书递至柳镇年手中。柳镇年大喜过望,又将文书示与参政晏温参看,问其定夺之策。晏温虽对钮远心存芥蒂,但亦虑同僚失和,便与他说道:“此事乃奉相之功,下官不曾参与分毫,若擅作主张,必生嫌隙。柳公可将捷书送到奉相那里,由他本人自行处置。”

柳镇年颇以为然,便按着晏温的说法,派人将捷书呈送给钮远观阅。钮远已从边关那里得知了消息,心中早就有打算,故而接了这封文书后,不经犹豫,便叫李文守携书奏表皇帝,为己邀功,请出旨意颁赏群臣。李文守不愿被钮远利用,但畏惧他如今的权势,只好就范。

未顷,皇帝即命桂辅草诏,布告百官:加钮远为少师,赐绢帛三十匹;叶永甲为资政大夫,赐绢六十匹,银二百两;杜擎为怀远将军,亦赐绢三十匹,其余蔡贤卿、李文守等人各自给赏有差。众大臣惶恐领旨,相视无言。

自从钮远主导的这次新政大胜以后,他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朝野间威名大震,显赫一时,一跃成为了柳党中的领军人物,柳镇年本人也越发对他刮目相看了。大臣们显然察觉到了老宰相的心思,除了那些‘清正’之士外,大多都奔走于奉相之门,一律将军政大事先交由钮远过目,方才告知他人。

叶永甲自然看到了钮远几乎遮天的权势,认为这正是深入改革的天赐良机,便趁着日中人少的时候,径直来中书省见钮奉相。

“大人,您最近很忙吧?”

钮远慢慢抬起头,看见叶永甲笑着走进来了,便使眼色示意,让他在一旁坐下。

“忙啊,”钮远苦笑了一声,抄起手中的公文,“你瞧瞧,平常这些东西都是积放在晏相那屋的,如今都交与本官批复,可不是累死人。”

叶永甲从他的语气中听出几分得意,便顺水推舟地说道:“毕竟是您立下如此奇功,众人自然佩服,这也是社稷之福。可目前宣化尚未收复,若奉相能继续倡议改革,更新兵政,到那时北扫虏庭,则为万古不朽之勋矣,旁人焉得比拟!”

钮远听奉承话听惯了,原本不甚在意,但听到后半段话,手中的笔写得慢了,眉毛也皱紧了:“如今新军已成,鸟铳也源源不断地送到边关,还需怎么改?”

见他意志不坚,叶永甲心里犯了嘀咕,但仍慢慢与他讲道:“奉相,我看这造枪炮的权力不能一直让外国人操持。若使国家自主打造火铳火炮,亲学铸法,通晓其之原理,则吾国人何患不知火器!如果一味取之于人,只怕数十年之后,我辈一去,天下再无洞悉此物之人,新军的覆灭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