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张汉杰却是狡黠的一笑,道:“贤弟此计虽好,但还是老套了些,天子仁恕,就凭这个‘怨望’之罪恐怕还动不得这个老匹夫,若是不处置了他,迟早要出祸患,不如找个办法了解了他!”

赵岩闻言大喜,躬身笑道:“请大兄解惑!”

张汉杰笑道:“那老匹夫不是要求出外督兵吗?好,便让他出外督兵,只不过不是去河上,而是去徐州!”

“徐州?”赵岩闻言一愣,徐州离河东军最近的地方也有七八百里,何必要敬翔去督兵?还不如说是流放吧,不过这个理由说得过去吗?

“不错,正是徐州!”张汉杰笑道,他看出了赵岩的疑虑,笑道:“不过对付的不是河东军,而是吴贼!”

“哦,妙极,果然妙极!”赵岩这才回过神来,想起了前段时间南边州郡发来的告急文书,不约而同的报告吴国在击破湖南马楚之后,从今年春天便开始两淮的吴军调动就开始频繁起来,尤其是五月之后,淮东楚、濠、泗等州郡的吴军开始有大批舟船转运囤积粮食,而且缓冲区内的很多半独立的豪强也受到吴军方面的威逼利诱,开始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倒向吴军,这些都是吴军有大动作的先兆。虽然如此,赵岩和张汉杰两人都不认为吴军将在淮北方面会有什么大的进展,毕竟那边土地平坦,并不利于吴军擅长的步兵,所以也不用给敬翔掌握多少兵力,就可以把这个讨厌的老匹夫踢出汴梁了。

徐州,古名彭城。自古便为东南重镇,其地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走齐、鲁,西通梁、宋,自昔要害地也,朱温清口之败后,心知不可复与杨行密争锋于淮上,便以徐州为武宁军,设以重镇,外辖宿州,邳县、颖州等要地,抵御杨吴北侵。梁国自淮以北,河以南,汴以东,大海以西便以此城为根本。杨行密在世时,屡次发兵北侵,皆折戟于此城之下,因而终身不得北进一步,此城可谓梁国南方的第一干城,在吕吴吞并马楚,基本已经一统南方,矛头逐渐转向北方的这个时候,徐州的地位便显得格外突出起来。

第057章 山贼(一)

敬翔坐在案前,耳边传来一阵阵知了的叫声,窗外的空地上生长着一棵大槐树,主干足有两人合抱粗细,展开的树冠宛如亭盖一般,笼罩在房屋的上方,遮住了烈日,洒下一片清凉。敬翔眼前的几案上摆放着十余封文书,皆用红漆封口,标示着其中的内容十万火急,可此时他脑海中一片繁杂,数日前上书之后的一系列遭遇像电影一般在他眼前重现:回家后连夜上书请求出京督战时的激动、在家中等待回音时的期待,最终却得到前往徐州敕书的震惊,还有一路由汴梁来到徐州途中的沮丧和彷徨。终于,敬翔站起身来,来到院中那颗大槐树下,沉声叹道:“人事哉?天命呼?”目光中满是迷惘之色。

商锦忠剧烈的喘息着,额头暴起的血管就好似下一刻就要迸裂开来一般,一条皮带深深的嵌入他的右肩,在他的身旁,一头驴子也在奋力的发力,一同拉扯着后面的木犁,包铁的犁头将湿软的泥土像波浪一样分开,莲娘熟练的扶着犁,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一条笔直的犁沟来。

“郎君,歇口气,喝口茶汤再接着干吧!”莲娘低声道,她的声音有些低沉沙哑,但配合其当地的土音来,却有些特别的韵味。商锦忠停住脚步,看了看剩下的田地,笑道:“不必了歇了,莲娘你若是累了,便让大郎来替你扶犁,乘着节气还在,快些将这几块地耕完了,再去将那块坡地整治了,也种些杂粮,也好贴补贴补!”

莲娘笑道:“我在后面扶犁,有什么累的,只是我看这驴已经有些吃不住劲了,你便是不累,也得让它歇歇吧!”

商锦忠闻言一看,才发现那头驴身上早已汗出如浆,四腿发颤,只得将那驴解下套子,牵到一旁树荫下,让其吃草歇息,又取了点豆料撒给它吃。这时一旁的大孩子赶忙送了茶水过来,商锦忠接过喝了一大口,只觉得一阵带有微微苦味的液体滑过喉咙,口中立刻生出津液来,说不出的畅快。他擦了擦嘴旁的水迹,将木碗递给一旁的孩子:“再来一碗。”

商锦忠喝了三碗茶汤,走到那驴子身旁,伸手在那驴背上抚摸了两下,才发现那驴子经过这些天农忙时的劳作,瘦了不少,不由得叹道:“这耕田耘地,着实少不得一头大牲畜,此刻若是有两头犍牛,此地有地有水,好生整治一番,倒是个好家业!”

商锦忠正感叹间,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阵呼喊声,他转身向声音来处望去,只见留在家中的那个小孩子正飞快的向这边跑来,一边跑还一边叫喊道:“父亲,父亲,家中来了一伙强人,好不吓人,您快回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