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页

那名将佐的控诉声便好似一滴水落入了滚烫的油锅之中,顿时激起了一片声浪。其余的将佐纷纷出声应和:“不错,王启年将军力主围城,结果连日下雨,土地泥泞,不但无法攻城,而且士卒多病,他必须为这个负责!”

“要不是他那日强要围城,现在我们早就击败援兵,获得大胜了,如何会呆在这城下,整日里在泥坑里打滚?”“前营的军士已经折损了五分之一了,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锐士,却未经一战就完了,这些都是王启年那厮的错!”

声讨他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好似要一下子就把他一口吞掉一般。可是王启年却是一副充耳未闻的模样,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三尺之地,倒好似聋子一般。

“肃静!”随着一声断喝,帐中顿时静了下来。陶雅脸上无喜无怒,静静地看着王启年,沉声问道:“王将军,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王启年站起身来,走到当中,屈膝跪下垂首道:“末将无能,至士卒多死,贻误军机,请陶帅责罚!”

看到王启年这般模样,两厢的将佐目光中闪现出一番快意。陶雅所领的军队乃是杨渥从广陵抽出加强王茂章的主力的,其中多有杨渥继位之后提拔的年轻心腹,他们此番出师,个个都憋足了劲头想要立下大功为自己未来的升迁之路铺上第一块砖石,可没想到出师之时陶雅居然把先锋这个最容易立功的位置交给了王启年这个“外人”,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因为王启年仰仗了父荫的原因,许多人心中都对这个拦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的“挡路石”生出了怀恨之意。后来在进攻的道路上,陶雅又将几乎所有立功出彩的机会都给了王启年这个故人之子,这更是印证众人心中的猜测,只是王启年也的确做的不错,众人没有机会将怨恨表现出来罢了。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好机会,自然是“墙倒众人推”,每个人都在琢磨着如何在这个机会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

第222章 信任(一)

陶雅看着直挺挺地跪在下面的王启年,目光闪动,显然正在考虑应当如何处置这个故人之子。众将佐也都屏住呼吸,看主帅会如何处置此人,一时间帐中陡然静了下来。

“王启年伤士顿兵,有负重托,革除差遣,押赴后营看管,待回师后再做处置!”陶雅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大帐中,两厢的将佐们兴奋的交换着眼神,总算搬掉这个自进兵以来便一直压在他们头顶上的石头了,接下来的就应该出兵攻击镇海军援兵,攻取徽州全境了,几个最为心急的已经准备争夺前营督这个抢功的有利位置了。

“自从出兵以来,顿兵城下月余,士卒多病,明日引兵转进绩溪,以待敌军之弊!”陶雅接下来的一句话好像一盆冷水浇在那些将佐的头顶上,却万万没有想到王启年的倒下并不意味着通往战功的大门就向他们敞开了,正要一起开口劝谏,却只见陶雅沉声道:“吾意已决,尔等立刻回去准备,午后便开始拔营!”说罢便起身出账了,只留下一众将佐面面相觑的呆立帐中。

数日后,绩溪县城旧址,淮南军后营,王启年斜靠在草堆上,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帐篷顶部,在那里一只蜘蛛正在努力的织网,这个几个时辰前还为营中爆发流疫而烦躁不安的人现在却好似将一切都抛在脑后了,正饶有兴趣的研究着那只昆虫。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帐帘被掀开了,陶雅走了进来,回头对尾随的亲信道:“你们就在外面等一会。”

陶雅待厚厚的帐帘落下,将帐篷内外隔开,便转身低声道:“启年,方才我罢去你所有差遣,你可怨恨某家!”

此时王启年已经站起身来,笑道:“方才分明是叔父为末将解围,我谢叔父都来不及,又怎会怨恨!”

“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孩子!”陶雅满意地笑道,他方才那般作为不过是给众将看的,反正军中差遣随事而设,并非阶官,王启年的父亲就是淮南东南行营都统,回去后什么样的差遣没有?他被贬的原因也是军中发生疫病,这又并非王启年主观行动所能预料避免的,回去军中虞侯也不会给他什么治罪,算来不过是避避风头罢了,陶雅这一手实在是漂亮的很。

这两人都是聪明人,对言两句便明了了对方的心意,不由得相视而笑。片刻之后,陶雅轻声道:“我此番用你为先锋,固然有看着你长大,知道你的本事的原因,更是因为你曾经与那吕方打过多次交道,对其知之甚深的原因。此番我退回绩溪,固然有养兵蓄力,不可轻用其锋的缘故,更有故意示弱,想要引得敌军冒进一举破敌,不过看镇海军援兵入徽州以来,就据休宁而静观其变,并不冒进,只怕此计诓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