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出征誓师

花了几天时间,叶桓把朝堂的上上下下安排妥当,不会因为他御驾亲征导致朝政出现大问题,而且就算是遇到了什么大事,内阁也是可以通过飞鹰传书方式上奏给他的,他照样可以在前线处理朝廷大事。</p>

当然,叶桓也不可能彻底不理朝政,他让内阁每个星期安排人手带着一个星期的奏折搭乘火车南下送到前线给他过目。</p>

叶桓的这次南下御驾亲征,他是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出征誓师,毕竟统一天下的大战有且只有这一次了,未来也不可能会有第二次机会,他自然需要昭告天下,大汉帝国即将要对南方三国动武了,大汉帝国也即将要完成对已经分裂了五百年的中原大陆的一统了。</p>

五百年前三家分魏,这也是三大帝国的由来,只是现在三大帝国只剩下两大帝国,加上草原王国,也还是三个国家,留给三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p>

其实在十几年前,根本就没有任何人想象得到一统天下的竟然不是三国中的其中一个,反而是叶桓这个出身于农家的泥腿子,没错,对于那些世家门阀来说,哪怕叶桓现在已经是大汉帝国的皇帝了,在他们眼里,叶桓还是泥腿子出身的,根本就比不上他们世家门阀高贵,他们世家门阀才应该是天下的主人,才应该是最高贵的。</p>

与其说那些世家门阀担心会被统一了天下的大汉帝国清算,倒不如说他们根本就难于接受被一个以前压根就看不起的泥腿子统治,对于他们来说,这比他们灭族还要难受。</p>

几千年的历史都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就是应该由世家门阀统治的,只有他们统治,这个世界才能正常运转,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了,很多世家门阀也不想去改变,也改变不了,他们只能逃离中原大陆。</p>

为了出征誓师仪式,礼部官员自然不敢怠慢,他们几天前就开始了准备跟工作,可以说整个礼部部门都在为这个出征誓师忙得团团转,就怕出现什么纰漏,礼部尚书刘莽跟属下们开了不知道多少次会议,就是为了把这次出征誓师仪式要做到最完美,这样才能显得礼部不是可有可无的。</p>

没错,大汉帝国的六部里面礼部的权柄是最弱的,虽然礼部的职能也有很多,但是这些职能都能大致概括出来,那就是一切礼仪、礼制和跟外国使节打交道的事务都归礼部管辖,听起来不错,只是对比其他五部的权柄就差很多了。</p>

自从刘莽担任礼部尚书后,他就一直希望可以扩大礼部管辖的职权范围,只是很可惜,朝廷六部制可不是随便就可以变动的。</p>

又过了两天,这天正是大汉帝国皇帝御驾亲征之日,也是大军出征誓师之日,当然,皇帝只是带着五万禁卫军出征,大军主力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布置在前线了。</p>

今天的出征誓师仪式在几天前就传遍了整个帝国,其他地方的民众虽然很想看看皇帝出征誓师仪式是怎么样的,不过他们不可能到都城来的,但是对于都城的民众来说,他们自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是不需要工作没事干的民众都想要亲眼看看出征誓师仪式,毕竟这样的机会可能一生就只能看一次了。</p>

只是很可惜,不是什么人都能旁观这样的出征誓师仪式,礼部早就请示过皇帝,不能放任太多民众旁观,要不然搞不好整个都城有一半的民众会离开都城到城郊旁观这次的出征誓师仪式。</p>

一想到有三百多万人旁观,礼部尚书刘莽就会胆战心惊,因为人数太多的话,很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到时他不仅没有功劳,反而是有很大的过错,这就得不偿失了,干脆就限制人数得了。</p>

请示过皇帝,经过皇帝同意后,礼部总共准备了五万张的门票,礼部对朝廷的各个机构部门发放一半数量的门票,剩下来的一半门票采取抽签模式对整个都城的民众发放。</p>

抽签的那一天,整个都城的民众都像是过年一样热闹非凡,抽中的人自然是高兴异常,没有抽中的就很沮丧了,不过他们也没有抱怨什么,更是没有谩骂暗箱操作什么的,由此可见,民众对官府有多么信任了。</p>

离都城不到三里远的地方是一块大平地,这里在几天前起就搭建起了一个台子,周围也被帆布围了一个大圈,在旁边不远处的就是南下的铁路。</p>

今天一大早,那些抽中了门票的民众,还有就是各个机构部门官吏和他们的家属们,礼部发放给各个机构部门的门票也算是官员们的福利了,五万多人对于有着六百多万人口的都城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他们的出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混乱,毕竟这些人全部都是乘坐马车出都城的。</p>

络绎不绝的马车行驶到了举行出征誓师仪式的地方,马车全部都听从城卫军的指挥停到了一边预留出来的空地上,从马车上下来的人也都在城卫军和礼部官员的安排下,排好队进入场地。</p>

当然,为了保证这些观看仪式民众的安全,城卫军和禁卫军派出了几千人来作为护卫,另外青衣卫和军情部的不少探子也隐藏在民众里面,他们相当于是暗中的一道防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