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页

“不会,还是和以前一样帅。”小护士双手捧心。

霍从军呵呵一笑,主动躺上了核磁共振的金属板床。

小护士又做一番检查,再推门出去。

很快,核磁共振的轰隆轰隆的吵杂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说起来,核磁共振是真正的高科技,甚至可以称之为黑科技。它的原理是用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共振,从而重建成像。

听起来仿佛用一个强磁场就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着至少两个诺贝尔奖。

第一个诺奖出自1944年,它奖励给30年代的发现: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在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了翻转。

第二个诺奖出自1952年,用于奖励1946年的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

而在此之后,还需要一轮轮的基础科研投入,才能缓慢的建立起核磁共振机的基础。

1974年的罗波·洛赫尔和他的团队拍出了著名的核磁共振图“诺丁汉的橙子”,且不提在当年徒手造出一台015t的核磁共振机需要多少钱,光是十几个人的团队,维持十几年的时间,就是一笔惊人的项目开销了。

而在病人们能够在医院里做核磁共振之前,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名词注入其中。比如傅里叶变换,比如超导,比如表面线圈和主动屏蔽……

可以说,核磁共振是真真正正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的仪器,而且是对现代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的极大的应用。

如果有人问,投那么多钱给科学项目,尤其是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基础科学有什么?若是以核磁共振举例的话,那就可以礼貌的回答:实不相瞒,它可以用来救你妈。

当然,大部分人是不相信自己需要被救的。

就好像霍从军,做完了核磁共振出来,依旧不高兴的道:“我确实是没事儿,算了,做一个检查,也让你们安心。”

“没事儿最好啊。”小护士装着可爱,赶紧将主任领出来。后面等着看病的病人多着呢,尤其是凌然回来以后,全院的核磁共振机都恨不得一天干2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