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凌然掌握了大师级磁共振的(四肢)阅读能力,用于屈肌腱缝合的手术的时候,几乎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根肌腱的nd图像。所谓n,是不止于3d。

因为凌然通过磁共振图像的阅读,不仅能看到肌腱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外部特征,还能了解到肌腱的内部情况,采用不同的拍片方式的话,更能断层式的一点点的做分析。

美中不足之处,也就是核磁共振的成本较高,预约较久,不能一味的要求病人追加拍摄。

否则,真的可以算是半个透视眼了。

“今天从外侧开口。”凌然拿到划线笔,就在病人的掌侧画了一条线。

马砚麟看的眼皮子一跳。

掌侧开口可不常见。

他最近读了很多tang法缝合的资料,虽然有见到相关的案例。

然而,案例和实践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凌医生认识病人吗?”马砚麟试探着问。

凌然奇怪的瞅他一眼:“我为什么会认识病人?”

“不是,我的意思是,您这个开口方向不是特常规。”马砚麟赶紧解释。

凌然颔首:“从核磁共振的片子来看,从掌侧缝合,强度可以更大一点。”

强度就是肌腱缝合的最终指征,缝合中的一切复杂技术都是为了强度而努力的,凌然的回答可以说是非常合适了。

马砚麟的古怪感却更强了。

在马砚麟的印象里,凌然其实是一名很规矩的外科医生。

凌然的手术,向来没有太多的奇思妙想,就是规规矩矩的按照术式,一步步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