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角应该是题有题识,可惜已经被撕碎了,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
在华夏古代,以画竹子为名的画家,有很多。
元代画家李衎,以画竹著名,他能画双勾著色竹,又善墨竹,笔法精谨,意态生动,所作竹好取整枝全景,且以风霜雨露等自然气候烘托竹子挺拔刚劲的个性。
明代画家夏昶,后人誉其画竹高手,他绘画讲究法度,结构严谨,起笔收笔均以楷书入画,画竹几乎不见复笔。
除了这两位,苏东坡、文同、赵孟畹热硕己苌贸せ褡印?
但这幅画的画风和笔法,和以上说的几位,都不一样。
“这幅画,是郑燮(xiè)的手笔?”
向南扫了几眼,便抬头去问魏国庆。
魏国庆点了点头,说道:“是,就是郑板桥的《竹石图》。”
向南笑了笑,没再说话,继续低头看画。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身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善画竹,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
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
郑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
他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