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足宿世,虚空之景(4k)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这两句,正是修道最核心的状态,与佛家的禅定异曲同工。

此时此刻,赵青的心灵静如深海,将“易筋经”对五识的提升作用,逐渐发挥到了极致,比常人灵锐上百倍,近乎与意识、末那识融为了一体。

在这种状态下,她逐渐感到天上星宿共同在这无边的宇宙一齐运转,天地之精神,化为了自己的精神,天地之能量,亦化为了自己的能量。

忽然间,赵青用真气倏然封闭住了自己的眼耳口鼻身五识,意识、末那识与元神结合在了一块,沉入脑海深处,断绝了对外的一切感知。

在一片虚无的空间中,时间仿佛停止了流逝,进入了永恒永寂的境界。

月光轻如薄纱,洒落在赵青的身上,也洒落在下方的藏经阁上,还洒在了数十丈外、一个缓缓接近的黑衣人身上。

若有扫地僧这等级数的高手在旁边观察,便会惊异地发现,她周身的生机竟然在感应中逐渐消失,退缩到了身体的更深处。

整个人就像变成了一块冰寒的玉石,至静至极,几乎停止了一切的生命活动。

所谓阳主动,阴主静,至阴正是至静至极。这本是佛家的四禅“舍念清净地”与“致虚守静”道功的结合,在赵青一身至阴至寒内力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特殊变化。

这几天,通过与扫地僧的交流,除了三门高深内功外,佛门的四禅五通也带给了她不少收获。

佛门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与四禅八定相互关联。

初禅天断鼻舌二识,可以修成浅层的天眼通和天耳通,对应着道家“练气化神”的阶段;二禅天五识皆无,由意识引发浅层他心通,对应着“炼神”;三禅天强化前三个神通,对应“还虚”的前期;四禅天引发神足通和宿世通,对应着“还虚”的后期。

进入“无学位”后,修至舍弃四禅后的灭尽定,就可以向“无余依涅槃”的境界迈进,引发漏尽通。不过,这个“漏尽通”其实只是一种境界的象征,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

它不属于四禅的范畴,与四禅相对应的只有另外五通。

这里的神通,并没有某些经文中那么玄妙的能力。或者说,要随着修练者境界的提升,才可能开发出更加神异的功效。

在赵青的理解中,其中的天眼通、天耳通,应该就是第七识对眼识、耳识的加成效果。

比方说,天眼通就是内视、透视、遥视、微视,有些类似于自己当初刚修成第七识,可以看到体内体外各种光点的情况,但效果更加精微细致。

天耳通就是强化听力的距离,还可以增加接收频率波段的范围。

他心通,则是第七识对意识的加成效果,相当于出现了心灵的感应,可以通过感知他人散逸出来的精神念头,探查他人表层的心理活动,但人数一多,就比较难分辨了。

神足通,主修第七识本身,有些类似于元神出窍的效果,意识与末那识离体巡游,还可以制造种种精神幻象,以及精神化为实质的攻击。

宿世通,初步涉及到了第八识的层次,但只是通过第七识对阿赖耶识的刺激,算是一种取巧的利用,而非真正的感知与理解。

它可以令自己记起今生今世的所有事情,乃至于自己与别人前世、前前世的事情。不过在“修道位”或“还虚”的阶段,似乎只能做到记起今生今世这个地步,要突破之后才能拥有更强的能力。

如今,赵青在心识上的造诣虽然略低于扫地僧,但也足以修到“神足通”的层次了。而且,由于她天生的精神力比扫地僧更强,尽管熟练度颇有不如,但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根据她的推断,绝大多数精神武学,都可以用他心通、神足通、宿世通的体系来实现,如《大唐双龙传》中石之轩“不死印法”的幻术部分、《破碎虚空》中蒙赤行的“藏密智能书”、八师巴的“变天击地大法”等等。

通过锻练这几种神通的方式,或许可以在一段时间的琢磨研究之后,开发出与之类似的效果来。

当然,对于精神的修持,在赵青看来,应该是毫不逊色于真气内力的一个复杂体系,甚至尤有过之,涉及到了人最深层的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