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稳坐钓鱼台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459 字 3个月前

金鸡报晓、一夜无眠</p>

昨日的一整夜里,明军都换着法子的让民夫们轮班前来篝火堆四周跳舞,思乡的歌声、叛逆的内容让所有人听了个遍。</p>

许多人假装睡着,实际上都在闭目倾听歌声,心里难受。</p>

或许放在后世人的眼中,这群没有土地,没有俸禄的民夫和足轻们根本没有值得为幕府征战下去的理由。</p>

只是对于被日本统治者驭民一千余年的日本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生下来便低人一等。</p>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城町人农民。</p>

他们生下来便是最低等的人,这种时候哪怕有人打着招呼说会解放他们,他们也是半信半疑,甚至认为不可能。</p>

大明当然不会单纯好心的解放他们,只是如果和幕府的人做比较,那大明的统治,说是“解放”、“当家做主”倒也挺符合的。</p>

按照杨文岳写给朱由检,还没有送抵的那份治倭事宜中,杨文岳的建议是让每个瀛洲人拥有一亩自己的土地。</p>

以瀛洲的产量,这一亩地根本养不活一个人,最少需要四亩。</p>

因此,为了活下去的农民们,前期只能帮官府种田当佃户,但当汉人迁移到来后,土地减少,农民们就只能被迫进城务工了。</p>

这务工的地点首先是瀛洲的道路,只有道路修通,才能运送物资,向北开拓前往北亚墨利加的补给集镇。</p>

听上去好像需要耗时很久,但实际上面对几十万,上百万外出务工的瀛洲农民,一个集镇的建设根本用不了他们太多的时间。</p>

三十万民夫如果精耕细作三万亩地,那么一年的时间就能将这三万亩地开发出来,尽管第二年只能种植蜀黍,第三年才能种植小麦,但不管怎么说,三万亩地足以作为一个补给集镇。</p>

杨文岳看过了朱由检发来的坤舆万国总图,也看到了朱由检标记的几个集镇地点。</p>

北海道北面的北方四岛,然后是堪察加半岛、阿木克海峡群岛等九个补给集镇点。</p>

算上北海道,那就是十个。</p>

尽管杨文岳还没算过每个集镇点需要消耗多少钱粮和人力物力才能构建起来,但以他目前看来,瀛洲的税收是肯定能满足的。</p>

近千万瀛洲男丁是合适的开拓者,而三千万亩耕地的瀛洲也将是一个很好的补给总站。</p>

哪怕大明只在这里收取三成赋税,每年也能收上来七百多万石米麦,足以建设多个补给集镇。</p>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为经世之道,杨文岳自然知道。</p>

他要做的和朱由检做的一样,不过朱由检是以工代赈,而他是要以工安民。</p>

明朝士大夫的骨子里,还是逃不了驭民之术,哪怕是经世之道也是要以疲民为主。</p>

给瀛洲百姓发工钱和粮食不是可怜他们,而是朝廷需要他们来开发北亚墨利加。</p>

想到这里,站在岗楼上的杨文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摆,而拿着千里眼的吴阿衡则是转头道</p>

“两支炮营已经准备好了,今日还是炮击五个时辰”</p>

“再炮击五个时辰,然后派人前往京都,让郑芝龙和刘香领后方一营水师,两营步卒,渡海进攻江户。”杨文岳面无波澜的开口</p>

“再让其他兵马速速拿下岐阜等县,切断德川家光的所有退路。”</p>

杨文岳的话简单明了,吴阿衡听后也笑着抚须道</p>

“这么一来,可就真成四面楚歌,瓮中捉鳖了。”</p>

“捉是要捉,甚至无需费一兵一卒。”杨文岳举起千里眼看了看名古屋城。</p>

在他的视角里,名古屋城已经被接连两日的炮击给折磨成了破破烂烂的半个废墟。</p>

之所以说是半个废墟,是因为那些被轰开的豁口都被城内的日军用其他东西给填补上了。</p>

尽管填补之后十分难看,但最少能阻挡一段时间的炮击。</p>

不过杨文岳并不在乎,哪怕眼下名古屋城的城墙全没了,他也不会发动总攻。</p>

能玩谋战的时候,他绝不勇战</p>

“放”</p>

“嘭嘭嘭”</p>

轰鸣的炮声再度响起了,带着破空的凄厉声,好似从地府打来般,不断的轰击在名古屋城墙上。</p>

身心俱疲的日军已经连叫嚷的声音都没有了,所有人都蜷缩在城墙根处,只想白天尽快过去。</p>

哪怕他们都知道,到了晚上他们会更加难熬,但眼下的他们也毫无办法。</p>

时间枯燥且乏味,它不知不觉的流逝过去。</p>

足轻和民夫们拿着手中那个拳头大小的粟米饭团,一点点的掰扯,小心翼翼的放向干裂的嘴。</p>

粟米饭团加上几滴酱油,除了酱油味和一丝丝馊味以外,让人吃不出任何味道。</p>

冰冷的粟米饭团最终在这样的煎熬中被吃完,但所有人的肚子依旧没有填饱,饥肠辘辘。</p>

最终,黄昏再度迎来,穿着甲胄的武士们不耐烦的提来了一个个饭桶,里面是用叶子包起来的饭团,每个人只有一个。</p>

似乎只有在看见这些饭团的时候,足轻和民夫们才是活人。</p>

他们一个个的接过了温热的饭团,只是那饭团握在手里的感觉却很不对。</p>

“好像比昨天少了一点”</p>

“是少了一点。”</p>

“别说了,先吃吧”</p>

一些年轻的足轻不满开口,但很快被年长的足轻安抚呵斥。</p>

无奈的他们,最后只能再度坐回到了城墙根,看着比昨日还要小一圈的粟米饭团,心里五味杂陈。</p>

不等他们开吃,浓郁的肉香味再度从城外飘来,刺激了所有人的味蕾。</p>

一些人忍不住的跪在了女墙背后,趴在女墙上,眺望明军营垒。</p>

这已经是他们闻明军营垒传来肉香的第三天,而人又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存在。</p>

如果说第一天他们还能忍住,那么第二天便因为思乡的歌声而难以忍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