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 盐茶国营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799 字 3个月前

“万岁同意了、如何”</p>

五军都督府内,伴随着陆文昭将消息带来,坐在主位的孙应元和满桂两人紧皱眉头。</p>

“若是万岁诚心,我们倒是安全了,最少二十年内安全”</p>

满桂不自觉的搓着指尖,显然有些焦虑。</p>

对于他的话,孙应元和陆文昭也不约而同的颔首。</p>

二十年、这是朱慈燃成长的时间,显然他们虽然相信朱由检和朱由校的兄友弟恭,但并不相信朱由检和朱慈燃的叔侄和睦。</p>

毕竟大明的叔侄就没有和睦的例子。</p>

朱元璋朱文正、朱棣朱允炆、朱高煦朱瞻基、朱常洵朱由校</p>

日后说不准还会加上自家殿下和未来的太子。</p>

毕竟朱由校最少还有兄长的身份在,但朱慈燃就可以说全方面被朱由检压制了。</p>

二十年后的朱由检也不过三十六,正直壮年,谁能知道到时候的朱慈燃会怎么想。</p>

不过、眼下说那些太远了,要说还是得说朱由校的态度问题。</p>

他到底是不是诚心的要宽恕诸将这是关键的问题。</p>

在这种问题上、孙应元却突然有了答案,他表情凝重着分析道</p>

“不管万岁的心思是什么,只要我们退一步,那即便之后万岁要动手,殿下也不会坐视我们被屠戮。”</p>

孙应元这句话可以说拿捏住了朱由检的性格,朱由检太重情义,如果诸将退一步,那即便是之后朱由校亲自出手,他也会站出来劝解朱由校。</p>

到最后众人的结局,最惨也就不过是前往齐国罢了。</p>

到了齐国,朱由检还是会让他们在利未亚用“赶苗拓业”的手段征战。</p>

满桂他们也对自己有自信,只要有足够的人口,他们完全可以把大半个利未亚打下来。</p>

到时候他们依旧不会差到哪里去,甚至如果朱由检前往齐国,满桂他们都对他有自信,齐国能在几十年内和大明对等。</p>

“利未亚的事情,让黄龙好好派人探索吧。”</p>

满桂开口,决定了他们这群人的立场,尽管他们都知道,这样的立场是暂时的,但总比争锋相对要好。</p>

这段时间的诡异气氛压得众人都喘不过气来,就当好好休息了。</p>

“着手一下扫北的事情吧,既然要选择暂时蛰伏,我们还是不要太过掺和朝堂的事情。”</p>

孙应元一开口,众人便都微微颔首表示认同。</p>

随后、三人各自离开了五军都督府。</p>

在他们离开的同时、顾秉谦也带着一份文册找到了齐王府内的朱由检。</p>

是岁天下户口田赋之数、官民田土八百二十二万四千五百二十一顷三十二亩八厘九毫,人户一千七百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六户,人口八千六百三十七万七前一百人。</p>

半麦四百三十万八十二石</p>

长长的天启五年总汇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上,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大明的田地和人口问题。</p>

泰昌元年时、大明不过七百四十三万顷,人户九百五十多万,人口五千一百六十多万。</p>

只是五年的时间,朱由检通过军屯田和向外迁移、开垦的手段,居然查出了大量田亩和人口。</p>

相比较泰昌元年,朱由检五年时间将大明真实人口查出了三千四百多万人,通过征战和查补、开垦,将大明田亩增加了八千多万亩田地。</p>

不过这还不是他最大的功绩,或许在百官看来,他最大的功绩是整顿了大明的军备,将大明财政岁入拔高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巅峰。</p>

但在朱由检自己看来,他最大的功绩,是移民</p>

辽东人口四百六十四万四千三百零九人,田亩一千五百二十一万四</p>

琉球人口一百九十二万三千一百人,田亩四百二十七万九</p>

旧港人口八十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三人,田亩一千六百五十五万五千</p>

看着这三处地方的人口数量,田亩总数,朱由检微微颔首。</p>

对于最后的旧港人口为什么只有八十一万多,朱由检很清楚原因。</p>

在之前他就告诉过沈廷扬,旧港不用统计当地土人的数量,因此这里报上来的都是汉民。</p>

不过、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大明拿下南洋前就已经迁移的华人,只有六十万不到的移民属于去年和今年迁移的成果。</p>

“得加大旧港的迁移力度才行,哪怕按照十亩一个人的水平,也还要迁移八十几万人,更别说开垦速度了”</p>

朱由检喃喃自语,随后抬头看向了顾秉谦“户部的钱粮拨发之后还有多少”</p>

“殿下、发完俸禄和军饷,还有调往旧港、琉球府的二百万石粮外,还结余四百七十六万余石麦。”顾秉谦谄媚的回礼,并开口回应。</p>

听了他的话,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后拿起了桌上沈廷扬让人送来的军报。</p>

今年大明在旧港收获了近五千万石粮食,除了已经迁移在南洋百姓手中的一千八百多万石不能收取外,其他粮食都可以随意调动。</p>

不</p>

过、调动的前提是留下两千万石供当地土著吃的粮食。</p>

但即便如此、旧港也能拿出上千万石粮食,算上去年调拨的粮食,和今年调拨的粮食,旧港应该能凑足一千五百万石。</p>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对顾秉谦说道</p>

“山东饥民数量有多少统计出来了吗”</p>

“回殿下、一共七百七十五万人左右,具体的无法统计。”顾秉谦办事效率倒是快,山东的饥民数量很快就被他让人统计了大概。</p>

他的统计手段也是用按人头发粮票的模式进行的,因此算的还比较准确。</p>

这七百七十五万人,基本上也就是山东百姓的大致人口数量了。</p>

一想到后世一亿的山东人,在这个时代只有八百万不到,朱由检就忍不住叹息,随后才开口道</p>

“我会让沈廷扬调动皇店的货船、商船,从山东登莱两地将山东饥民迁往辽东,户部结余的粮食里,再调三百万石给辽东,剩下的就交给御马监补足就行。”</p>

“是”顾秉谦笑着应下,也不在乎被迁移人的想法。</p>

毕竟眼下的山东百姓,说是饥民,实际上和“牲畜”没有区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