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因此不妨设a〉b〉0,取一组解(a0,b0),使a0+b0最小……】

之前虽然把这道题抄在了草稿本上,但郝云一直没抽时间仔细读过,否则也不会搁这儿惊讶了。

而之所以会惊讶,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这特么不但是一道原题,而且就是前一世那个地球上的,1988年io国际数学竞赛的第六大题!

至于他为什么会知道……

倒不是因为他参加过那届大赛,而是因为就在昨天,他才在那本写满笔记的高数课本上看到过,并且最后还自己做了一遍。

他甚至记得,这道题是被抄在了韦达定理那一页末尾的空白处。

而根据那位陆教授略带调侃的批注,当年这道看似简单的数论题,主试委员会竟然无一人作出,最后向大赛东道主澳洲的4名数论专家求助,也是一筹莫展了好一阵子。

由于专家们在规定时间内都搞不定这道题,这道题也因此而成为了传说。

总共数百名参赛者,最后仅有十几名选手写出了答案,其中一名甚至还因为漂亮的答案得到了大赛主试委员会颁发的特别奖。

而此刻,他正在黑板上板书的解法,正是当年被颁发了特等奖的“标答”。

非常有意思的是,根据陆教授的笔述,这十几位写出答案的参赛选手,最后都成了数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在点评这段鲜为人知的过往时,那个教授也是颇为感慨的写道——

【通常情况下,数学是直觉的产物,但也不排除一些反直觉的命题。就像我们的常识总告诉我们,反证法是不可靠的一样,我们的常识偶尔也会反常识地欺骗我们自己。】

【只是让我有些惊讶,连最不应该输给这道题的陶哲轩,都不幸栽在了它的手上。】

虽然对数学没有特别的兴趣,郝云也完全没听说过那位教授提到的那些名字,但他仍然从那段篇幅有限的批注中,得到了一个可靠的结论。

这本笔记大概是前世某个名人——甚至是伟人的遗物?

这么一想,忽然有种圣遗物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