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1页

“甚至于,理论上这种加速方式,会比安装在单舰上的曲速引擎更容易实现跃迁。我们只需要在空间的两端打开一条固定的通道,物质与信号的交换自然会在通道两侧的端点发生。而且考虑到两扇门的引力坐标相对固定,所以对超空间航道的实时演算步骤也会比单舰跃迁要简洁得多。”

事实上,陆舟所描述的这些东西,到不完全是他的想法。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他在第二段虚空记忆中的所见所闻。利用大质量天体之间的引力纽带来打开超空间通道,正是珈蓝帝国所掌握的曲速技术的核心原理。

相关的猜测已经在z粒子震荡装置上取得了成功,陆舟有理由做出进一步的猜想,那些部署在珈蓝帝国首都环世界周围的“星门”,采用的也是相同的技术。

至于那些星门是如何做到让超空间通道保持稳定的……

这就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事情了。

至少,在大的方向上,他已经知道这条技术思路是可行的了。

听完了陆舟的描述之后,孙立伟陷入了沉思。

过了大概一分钟那么久,他用犹豫的口吻开口说道。

“……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意思就是说,这个通过两扇传送门来维系的超空间通道,就相当于在空间上插了一根管子,每次信息和物质的交换都是通过相同的路径,所以能耗比较低?而曲速引擎就相当于给每艘星舰安上了一个钻头,每次跃迁都相当于重新在宇宙中钻个眼?所以能耗会比较高。”

“如果你实在看不懂超空间理论的话……这么理解的话倒也没什么问题。”

对这位老人家的理论知识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陆舟食指在那副全息图像上继续点了一下。

很快,随着他指尖的触碰,连接在地月系统与火星只见的那条线继续向外展开,位于端点的位置分别扩散开了两圈倒旋的圆环。

那细碎的结构看着令人眼花缭乱,但从宏观上看去却意外的简洁。整个装置就像是一根钓鱼线,将两颗星球连接在了一起。

“整个工程的技术原理其实很简单,根据z粒子从高维度向低纬度跌落时对引力场的扰动,从而改变地月系统与火星之间的时空曲率分布,形成一片褶皱区域。”

“就像如你们现在所看到的的这样,我们在两侧分别部署一台z粒子震荡装置,并且让其保持特定频率的震动,从而在地月系统与火星之间形成一条稳定打开的超空间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