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页

“我教教义并非教人善忍,而是劝人向善;天地之间,修士熙熙攘攘,生灵若都为利往而利自身,如何知善?故,我教教徒,皆以劝人向善为己任,并非单单一个‘忍’字。老师常说,修行再深,也会有嗔怒之时,忍小忍,不忍大恶。”

“一恶人提刀横行,遇更恶之人,却也是一个‘忍’字罢了。这问题揭过,你问。”

一问一答,再答再问。

杨戬与金蝉子两人站在山路上,站在数十名西方教的“高人”前,开口辩论已过半个时辰。

两人都难不倒彼此,有时回答就算似是而非,彼此也不会太过深究。

因为深究起来,必然又是更麻烦的辩论,两人都有意避开罢了。

说起论道的本领,其实只是拜在接引道人化身门下的金蝉子,在灵山之上名声斐然,金蝉子悟性超绝,修道时日不长,但论道而言,西方教内几无能胜其者。

金蝉子论道的方式和杨戬的有些相似,两人遇到一起,也算棋逢对手。

各种偷换概念、避重就轻、比喻暗讽,言说的话语也是天南海北、到后面几乎没了什么逻辑性。

可偏偏,这些普通不过的话从他们两个口中蹦出来,总能让人有些震惊,有些“恍然小悟”之感。

玉虚宫中,几位仙人坐在殿前的云中,喝着小酒,看着云镜术中的情形,大呼快哉。

杨戬虽然没跟他们商量就去西方教捣乱有些不妥,但也着实给他们出了口恶气。

而且此时杨戬和那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金蝉子论来辩去,将阐教的教义、道门的道经信手拈来,与西方教教义、经书“大战”一番,也让人看的颇为过瘾。

或许真的动手斗法,杨戬这具化身轻松就能将金蝉子碾死,可两人辩论起来旗鼓相当,渐渐已经开始演变成阐教教义与西方教教义之间的较量。

“杨戬师侄这口才……也是没谁了。”黄龙咂咂嘴,“真想和他一路前去,也去会会那些西方教的教众,跟他们论一论道法!”

太乙真人却道:“论道这种事,重要的并非是你在经书、道义之中沉浸多久,而在于你心思是否活泛,反应是否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