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页

江湖上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正如秦清被称作“天刀”,是因为他有天算之能,能够未卜先知,而宋政之所有“魔刀”的称号,皆是因为他的刀法离经叛道,被人视作已入魔道。

寻常功法,都是向生而行,根本在于抱元守一,明心见性。若是运用兵刃,则是以人御器。然而宋政的“魔刀”却要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又自乱心性,全凭刀意主宰自身行动,以器御人。放在旁人眼中,这等法门不仅违背常识,而且违背人之天性,自然就是魔道了。

故而“魔刀”和“天刀”是两个极端,“天刀”是将计算发挥到极致,抛却人性,只余神性,唯有绝对的理智,故而出刀之时,仿佛苍天落子,丝毫不多,分毫不差。而“魔刀”同样是抛却人性,却是只余兽性,不依靠理智,一切凭借直觉本能,出刀时癫狂似如凶兽魔头。

如果宋政凭借“魔刀”跻身长生境,未必不能为后世用刀之人开创出一条阳关大道,可惜宋政半途而废,这“魔刀”也未能完善,还有许多瑕疵不足,不似秦清的“天刀”那般圆满无缺,若是对上天人境的对手也就罢了,对上长生境的对手,就有些稍显不足。

不知是否巧合,“天刀”和“魔刀”的直接变化都体现在双眼之上,运用“天刀”时双眼之中只剩下茫茫白光,而运用“魔刀”时,双眼中却是漆黑一片。

只见宋政双眼黑沉如墨,人刀合一,人随刀走,刀势如海上风暴,巨浪滔天,让人完全喘不过气来。

此时的宋政没有丝毫多余心思,不仅仅是抛却理智那么简单,同时也抛弃了杂念,抛弃了生死,抛弃一切招数,只凭最原始的本能出刀,一刀生,一刀死。生死存亡一念之间,也是一线之间。

此时此刻,宋政眼中已经完全不存在李玄都这个人,他也不是要杀掉某个人,只是出刀而已。宋政每一刀都看似疯狂且随意,但其实都抓住了李玄都气脉运行的关键节点上,实在是高明到了极点,不愧是与“天刀”并列齐名的绝学。

宋政与儒门中人大不相同,儒门中人的特点是遇到境界修为不如自己之人,任凭对手机巧百出,都能取胜,比如萧时雨、司徒玄略,已经是天人无量境中的佼佼者,但仍旧不能取胜。宁忆虽然是个例外,但他不仅借用了外物兵刃,还有一定的侥幸原因。而对上境界修为高于自己的对手,儒门中人也很难取胜。归根究底,儒门便突出了一个“稳”字。

而宋政不一样,他和李玄都是同一种人,遇强则强,越境而战并非难事,否则当年的他也不会主动挑战李道虚,所以李玄都对上宋政,无论是境界修为,还是临阵经验,甚至是拼死相搏的意志,都不占优势,至多是不落下风。至于上次在白帝城的交手,宋政多少还是存了些猫戏老鼠的心态,远没有把李玄都当作一个真正的对手看待。

就在此时,宋政忽觉身上剧痛,似是有一把无形之剑刺在了他的身上,即使他的“极天烟罗”也未能阻挡。

对于宋政而言,抛却了理智,不等同失去了感觉,也不等同是没有了意识,事实上宋政在跻身长生鬼仙之后,又对“魔刀”作了修改,因为鬼仙有神魂出游之能,身外化身并非难事,而宋政跻身长生境的关键也是一身化二,一个化作失甘汗,一个化作乌里恩,二者归一才是真正的宋政。

此时宋政在使用“魔刀”时,便在识海内将自己的意识再次一分为二,一个是抛却理智的宋政,专注出刀,而另一个则是旁观的宋政,负责为用刀的宋政查漏补缺。宋政因为从“坐忘禅功”中得了“天眼通”的缘故,仅凭双眼便可辨别出李玄都体内的气机流转,又怎么可能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莫名其妙中剑?若是一剑破开他的“极天烟罗”也就罢了,这不算什么,关键是他的“极天烟罗”还是完好无损,这就十分古怪了。

剑气一发即消,似乎是幻觉,但正在旁观的宋政可以肯定绝不是幻觉,这并非是实质存在的长剑,也并非化气为剑,而是以心念为剑。

剑随意动,似实还虚,伤人无形。

在佛门中名为“慧剑”,慈航宗“慈航普度剑典”中的“心字卷”便有涉猎,而在清微宗,则名为“六灭一念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