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烦恼的琐事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33 字 3个月前

第913章 烦恼的琐事

长孙无忌又道:“陛下,管骊山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骊山营造铁路想要惠及关中,关中之民称颂,名望之高一时难掩风头,况且一旦有一处停工,恐会引来非议。”

“对骊山来说或许停工几处没有多大的损失,可对乡民来说失去了工作,而骊山一直以群众为基础,不妨多看几年,看骊山往后如何,再做打算。”

李世民叹道:“或许是朕看多了生死,便心浮气躁了。”

长孙无忌躬身行礼,“陛下圣明,乃社稷之福。”

命人搬了椅子坐下,李世民看着平静的池水,“听闻近来,你与骊山走得很近。”

“偶有走动,偶尔争论。”

“嗯,朕知道了。”

长孙无忌又看了眼陛下的神色,躬身行礼,“臣告退。”

只要陛下没了要营造大明宫的心思,长孙无忌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

做完这些,张阳无奈笑了笑,“自己对燧发枪的工艺还一筹莫展,却又担心人家这么多。”

这些闲杂事就到了自己的头上,张阳无奈叫上了媳妇与两位弟子一起来加班。

县侯与公主殿下已经不再收弟子了。

清脆又响亮的枪声在山林间回荡,骊山的万物好像对这种动静已见怪不怪了。

骊山买了河滩,已被人们走成新的官道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头三河马凑了过来,张阳推开它的马头,生怕它将奏章给嚼吧嚼吧吃了。

李玥喝着茶与小慧,小武一起吃着点心。

李玥轻笑道:“这么多年了,还是造不好。”

在选择方向上希望赞普可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可以派吐蕃的年轻人来关中学习作坊的经营,这对吐蕃来说受益无穷。

距离相位只有一步之遥,除了中书令长孙无忌,房相与侍中郑公。

李玥顺着梯子往上爬,从上方取了几卷书,“这都是我们骊山自己的书卷,可以给他送去。”

地区的商品要有独特性,一味追求与关中一样,无法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也会导致产值降低,从而积重难返。

公主殿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徐慧低声道:“其实这些付出都是能够赚回来了,老师都盘算很多遍了,目前为止五年内都能收回成本。”

李玥看着设计图纸又道:“还要在这里建设一个熊窝,家里的熊总不能一直窝在柴房中。”

骊山,张心安看着家里的银钱一车车地搬出去,委屈道:“不要搬了,再搬都搬完了。”

推行这些的还是一个叫安延偃的人,此人帮着许敬宗摆平了许多西域贵族。

信中也说明了现在吐蕃的窘境,禄东赞派来了使者,希望可以将部分工坊也拿到吐蕃去做,如此一来吐蕃人也能够得到放牧以外的收入。

一只兔子在远处吃着草,听到枪声炸响它也不逃。

“就算是借口,夫君也愿意成全他。”

如其他孩子觉得风就是风,而骊山的孩子会思考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

整个家都清闲了下来。

西域各地有职责清剿乱兵劫匪,若再有民报劫匪出没,当地县与官部族为首责。

“终究还是工艺不够好。”张阳将子弹装入腰间的袋子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形同鸡肋。”

西域以安西都护府为中心,划分西州,伊州,庭州,以天山为界,安西都护府以西不设州郡,设怛逻斯,碎叶城,疏勒,于阗四镇取代原本的安西四镇旧地。

松赞干布带着自己的孙儿在雪山下造了一间屋子,还养了不少牦牛,他说有一头母牛怀了,往后会生出更多的牛,这样一来也足够养活自己和孙儿。

西域各地行州府制,不再有小国割据,各地兵力皆由朝中兵部布置,并且登册造案。

本来骊山就打算将这条路当作货物的集散地,这条路自然是越繁华越好。

由各部阿史那后人可统领各部兵马,朝中给予俸禄,并由大唐官吏派往突厥施行教化,保留突厥原本习俗。

眼前还有一堆奏章,已经日近黄昏了,晚上还要接着加班。

“这文本兄到底活没活着,怎么什么事都往骊山送。”张阳气馁拿起一份奏章看着。

不多时,徐慧带着姐弟两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