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两位弟子的心事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65 字 3个月前

张清清皱眉道:“现在不是炸长安城的时候。”

“为何?”别看张心安只有六岁,眼神有的是灵醒劲。

“最近爹爹心情不好。”

“爹爹怎又心情不好了。”

张清清缓缓道:“皇帝请社稷万民喝开水,改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本来这些都是骊山的规矩,但这些都成了皇帝的功劳,所以爹爹不高兴。”

张心安看向村口的另一头,只见爹爹正在与几个言官争执着。

张阳大声道:“抽水马桶的秘方早就交给朝中了,你们还要骊山给你们造,你们怎么不去抢!”

几个言官面面相觑,“可是朝中造不好,还有陛下……”

“别跟我提陛下,你们连个抽水马桶都造不好,跟我们的骊山有什么关系!滚!”

张阳还在怒骂着。

“喏!”

岑文本打量图纸,这个图纸很简单,后方还有一个池子,管道,水桶,一个坑就能建好。

“如果有了这个图纸,各家各户都能够建设。”

岑文本心中其实还有很多话想问,一想到朝中的事情,施行起来颇为烦琐,他气馁叹息。

小清清拿着望远镜正看着山下。

在下山的路上,小武低声道:“师妹,你现是几岁?”

河西走廊的建设有六年了,河西走廊的互市开办有四年了。

张阳给了三原县回复意见,畜牧业不得擅自扩张,降低风险,放牧要有限制,不能对植被作出过多的破坏。

现在的规模还是赶不上水草丰沛的河西走廊。

张阳将图纸交给他。

岑文本叹息道:“陛下虽说下旨了,可施行起来依旧觉得很困难。”

张阳叹道:“非是骊山不愿,不论是陕西各郡或是中原各地,总不能让整个骊山都去造马桶,来供给整个中原?这订单太大了,骊山可不敢接。”

骊山对他们的规划也是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的同时,需要规范畜牧业。

张阳思索了半晌,“建设工坊不像文本兄说的这么简单,光是长安城各县的作坊,建起来的花用何止万贯,建设作坊是需要银钱,除了各县自主拿出人手,他们的账还没有还清给骊山。”

张阳打开图纸,对岑文本解释道:“其实一种简易的蹲坑设施,成本也更低,如果各家各户都能装上,对现状能够改善,也更方便。”

听着儿子的话,张阳道:“不是好人。”

知道阎立本很忙,也没让他久留,“阎大匠接着去忙吧,车站的建设一定要看紧了。”

小武闻言,目光看向一旁的书架,看着一个个的标签找到了相应的书卷,踮起脚尖拿下来,放在老师的书桌上。

张阳手里把玩着一个门锁,这个门锁很小巧,比寻常人家门栓更实用。

张阳不是很吃他这一套,低声道:“近来有人又在抬高粮价了。”

爹爹将对皇帝的怒火发在了这些言官身上。

“文本兄,我不是很相信朝中。”

李义府等人的存在,让原本就蛮横的大唐朝堂,更多了几分彪悍之风。

几个言官回到宫里,哭诉着他们在骊山受的委屈。

县侯看了他们一眼,这几个言官将头埋得更低了。

小慧泡上一碗茶水,放在师父的桌边,再将凌乱的书房收拾一番,这些事她默不作声做好。

岑文本又一次去了骊山,这一次朝中拿出了更真诚的态度与骊山相谈。

岑文本讪讪一笑,“弹劾的人已被李义府教训了,如今还称病在家,不敢上朝,怕再被揍了。”

“送给文本兄了。”

张阳朝着远处正在烤着鸡翅膀的儿子招手。

骊山都这么有钱了,骊山县侯都罚了多少年俸禄了?这点惩罚就是轻描淡写。

“下官会定时给骊山书信,将朝中的种种举措告知。”

今天的阳光很舒服,至少有了一些暖意,张阳坐在椅子上,揣着手道:“所以朝中要限制工坊的发展?”

“爹,这个文本伯伯,是好人吗?”

张阳回到书房中,小慧提着一个篮子而来,“这是今年华阴县做出来的棉袜子。”

“师父,他们说棉袜子只做了这些,若骊山觉得合适的话,他们可以继续做,看样子不论是吴王还是华阴县都知道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