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说谁在谋逆?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68 字 3个月前

与几位皇兄相比,李治实在是刚强不起来,更不要说东宫太子,就连吴王李恪手中都掌握着领军卫的兵马。

李治想到自己只有狄仁杰和张柬之,弱不禁风。

李恪又道:“你是骊山弟子,与你那魏王兄一样,好在你没有学他留在骊山不敢回长安城。”

心说这些皇兄没有一个好对付的,还不如与魏王兄一样留在骊山呢。

……

“稚奴。”

刚一走神,才听到皇兄的话语,李治尴尬笑笑,“那什么,弟弟想起来还有事没做。”

说罢,李治快步离开了李恪的视线。

父皇和母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离开,李治带着李慎回到了崇德殿。

原本殿内很昏暗,李治将窗户改建扩大之后,这里终于亮堂了不少。

书桌就放在窗边,这样一来可以借着阳光看书。

对面坐着的就是弟弟李慎,他看书的模样聚精会神,很专注。

李治没了看书的心思,端坐看着窗外,心中不由地想起皇姐的话语。

皇姐竟说我愚笨?

再想想这话中的语气,宫里与朝中议论说骊山要谋反?

可现在的骊山被龙武军围了都三年了,要说造反姐夫早就造反了。

李治忽又觉得奇怪,“若姐夫真要造反,我竟一点都不觉得害怕,为何?”

“皇兄说什么?”

“啊?我刚说话了吗?”

李治此刻有些恍惚。

李慎继续低头看书。

高陵县是个好地方,这两年风调雨顺,粮仓充盈。

几个东宫的属官兴致都不高。

“这夏收都过了,连秋粮都收了,怎么陛下还不让太子殿下回东宫?”

说话的是赵节,此人刚做完了农活,头发上还挂着不少的杂草,正在整理着自己的头发。

李安俨同样颇有怨言,低声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太子?”

只有于志宁专心看着文书,替代了此县县丞的工作。

李承乾站在田地边,独自一人显得寂寥,父皇没有旨意便一直留在这里。

这更像是个惩罚,可细想之下,自己又做错了什么。

太子妃低声道:“殿下,村里送来不少吃食。”

李承乾颔首道:“给他们银钱。”

“他们不收,说是各家各户都富余的。”

身在高陵县,李承乾注意到这里的县民生活很简单,却又很充实。

听说张阳要建设一个巨大的技术院,教授他们生存的技能。

朝中今年的科举结束了,来科举的人不少,但科举落榜的人更多。

赵节等人见到太子回来,便闭口不谈。

虽说不在东宫了,但太子依旧在关心官学的开办事宜。

不多时,一个中年人走入屋内。

徐孝德行礼道:“殿下。”

李承乾正吃着饭食道:“近来可还好?”

徐孝德笑道:“下官来看望太子,也让人去收拾东宫了。”

“嗯。”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筷子,“孤许久没有回去宫里,是该让人收拾的。”

赵节与李安俨对徐孝德还是很有好感的,也是当初在东宫任职过的人。

至于关系,可比于志宁好太多了。

徐孝德又道:“太子殿下不用在意朝中的议论,其实陛下让太子来这里是为了修养太子的心性。”

李承乾释然一笑,“孤知道,让孤来这里修养心性是张阳的进谏,父皇安排的事宜,你现在是受父皇的意思来安抚孤的。”

徐孝德没有否认,只是递上一个篮子,“这是近日有关科举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