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讨厌故事的圣人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78 字 3个月前

骊山的山道经过上一次的修整之后,山道两旁加装了扶手和围栏。

上山的台阶几番修砌之后,也平缓了许多,每三十个台阶便有一处平台可供人休息。

李世民就坐在这里,他的目光瞧着这个宁静的村子,三五个孩子成群跑过,颔首低声道:“你是骊山县侯,权贵有食邑便不得屯粮,朝中官吏弹劾也不是不无道理,你收家禽为己用,你觉得言官弹劾有错吗?”

言官们依律弹劾,骊山的工坊和产业算是钻了他们的漏洞,因为他们也没有想到骊山可以将产业做得这么大。

只能将骊山的产业归类于工坊,但工坊在唐律中又没有明文的限制,更何况是在公主封地中。

但工坊归工坊,骊山如有囤积粮食肯定会被弹劾,如今圈养家禽也是一样的。

你骊山可以有钱,但你骊山圈养家禽为己就是不对的。

这些家禽应该放归山林,世人皆可猎取。

今日晴空万里,天空上只有稀疏的云朵,经过腊月时的几场冻雨和大雪,这片天空好像是终于被洗干净了。

看着天空就让人的心情好了不少,只是风吹过的时候还是有些冷,现在坐在山道上,享受着阳光的暖意,如此一来才让自己舒服一些。

仔细一想,程咬金这老匹夫会有什么办法?以老程家的门风……多半除了杀人灭口好像真没什么好做的。

“那是我注重养生,平时多喝水多运动。”

张阳又道:“咱们陛下是不是有点发福了?”

缓缓拿起桌案旁的茶杯,李玥现在有些想明白了。

李玥低声道:“放眼以前,父皇是能够听取劝谏的。”

“既然如此,我说长安城如今的两百万人口就快要吃穷关中,让关中不堪重负,就是在反对朝堂的政通人和,在否认朝中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努力,也是合理的对吧。”

张阳疑惑道:“把言官打死了?”

眼下俩人议论起了关中的形势,以及现在长安城的隐患,正如夫妻俩所言。

李玥放下了手中的账册,起身去收拾藏书阁了。

“他年纪大了,说是爬不上山。”

张阳如今的神情悲天悯人,哀叹道:“也就只有我在默默地付出,为了这社稷江山绞尽脑汁,解决眼下的窘境。”

“爹爹,我想吃菠菜。”

也就是以前宗室权贵干过的破事太多,人们都开始防备了。

平日里这些账目都交给了小慧和小武在安排。

头两年,夫妻俩还要给村子里贴钱,一直到三年后村子里能够有正常的收支,再到第四年的时候,村子里的几座工厂落成,棉布的成功,才给骊山真正意义上带来了财富。

“说来也是,如今父皇的心气这么高,怎能听得明白夫君的忧虑。”

根据形势来判断朝中接下来方向,对朝中的形势抽丝剥茧,了解通透。

这孩子的脑海中总是有很多的想法,这是因为县侯与公主殿下一直与她讲故事。

女儿充满了期待,孩子的幻想总是美好的。

李玥将身体靠在座椅的靠背上,长出一口气神情凝重,“本来还觉得父皇会给予太府寺帮助。”

“他呀,他把田地给填平了。”

“你父皇也有膨胀的时候。”

就像是去年的时候,朝中的教化之策争论,到头来真如夫妻俩所预想的那般,陛下不会全然听取礼部的意见,也会听从赵国公的安排。

李世民去看望李渊了,张阳也转身走上山。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就要下山了,走了两步又回头道:“朕还要看看火器,你平日里谨慎也就罢了,这两天朕会住在骊山,且造出来看看。”

听着皇帝的话语,张阳越听越觉得味道不对,他还会这么好心,李世民会这么好心地帮骊山?

听夫君这么说,她缓缓点头。

张阳好奇道:“陛下,您是不是吃准了,我不会善罢甘休?”

“喏。”张阳稍稍一礼。

“发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河流也养活了一地的生灵,你爹爹我在关中倒是没有发现这种鱼,关中多是冷水鱼。世间的江河湖泊很多,鱼类也多,以后让你魏王舅舅去找找,说不定能找到这种鱼苗。”

张阳坐了一会儿,便觉得兴致寥寥,走入自己的温室开始整理菜苗。

朝中熟人多,稍稍一想就能猜到谁弹劾的,谁会来弹劾骊山。

很复杂的交情,很矛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