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第一摩托化旅

但是临时征召的马匹,哪怕是充当普通的挽马其实都有一定的难度……纪律性差,在战场上容易受到惊吓而失控。

军方里的马匹,哪怕是普通的挽马,驮马,在进入正式服役之前都是需要进行长期的适应性训练的,至少要适应枪炮声。

要不然的话,都不用敌人打过来,楚军自己一开火,自家的马匹都跑光了……那还玩个屁。

因此,如果想要保障战斗力,军队里服役的马匹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

但是这样搞,耗费也大啊……哪怕是强如大楚帝国,每年军费好几个亿也不能让全军都配齐这种经过训练后的马匹啊。

因此楚军也只能在有限的甲等部队里配齐马匹,然后在乙等部队里配属部分骨干马匹,而丙等部队里则是更少了。

等到需要开战的时候,提前动员征召马匹进行临时训练,再配给部队。

但是……如果把马车换成汽车,这个问题就瞬间不存在了……

毕竟车辆这东西,平日放着它也不烧油不是……至少在一大堆军方将领们看来是这样的。

再者各大汽车公司有意无意的宣传,也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军方将领,让军方将领们觉得这汽车平日也不需要维护保养,就算是维护保养也可以自己培养技术人员,用不了几个钱……

而实际上汽车的日常维护保养也挺花钱的,如果是训练频繁一些,那么花的更多……

汽车和马车,算是有得有失,在特定的情况下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而在当代的大楚帝国里,汽车的优势明显比较大……因为大楚帝国有着快速发展的强悍汽车工业。

庞大的汽车产业,能够把汽车的价格拉下来,把相应的维护成本也拉下来,把汽车的运用成本降低到军方可以接受的地步。

尤其是三轮车!

这东西很便宜的,普通三轮车不过一百多楚元而已,而且机构简单维护也很方便。

你如果让楚军现在就好几万甚至更多的装备一五卡车甚至更好的卡车,楚军也用不起……反倒是三轮车这玩意能大规模使用。

除了大规模配属各基层部队里的常规性正三轮车外,陆军方面还大规模采购了一种配属双缸汽油发动机,马力有十多匹的重型三轮车,说是重型,不过载重也就一吨多点……这种双缸发动机的三轮车,主要用于配置给营团级的辎重部队以及步兵炮部队等使用,用于牵引七十毫米步兵炮,运输八十毫米迫击炮,重机枪,运输炮弹,弹药以及粮食等各种物资。

而到了师这一级上的炮兵部队以及辎重部队,主要使用一五卡车,炮兵部队用于牵引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山炮;辎重部队则是用于运输弹药,粮食等各种物资。

由此在甲等作战部队里,形成了常规三轮车,重型三轮车,一五卡车这三个不同级别的汽车运输体系。

当然……哪怕是甲等部队里已经开始配属这些车辆,但依旧没有全面的取代骡马,骑兵部队不说,哪怕是后勤部队里依旧会保留相当数量的骡马和马车。

这一时期里的楚军的机动工具,依旧是汽车和马车混合的,谈不成全面的摩托化机械化。

想要完成全面的摩托化,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哪怕是有三轮车这玩意也一样如此。

除了常规的正三轮车外,楚军里还有不少边三轮摩托车,边三轮主要用于搭载机枪,同时也带人,主要用于侦查部队,少量精锐步兵部队,此外在试验过程里,很多基层军官也喜欢乘坐边三轮这种视野良好,也比较舒适的摩托车,在行进中指挥部队,因此一些精锐部队里基层步兵部队里,也会有少量这种边三轮摩托车。

最后则是一些双轮车,也就是常规意义上的摩托车,这东西虽然试验的早,但是到目前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装备潮流,楚军里一开始是把这玩意定义为骑兵的代替者,后来发现不靠谱。

主要是地形适应能力太差,骑兵可不是只能在公路上机动的,而是要到荒山野林里执行任务的,而摩托车显然不行。

至于在公路上跑……怎么说呢,能跑这种双轮摩托车的道路,小三轮,边三轮也能跑……还能拉人拉货。

所以现在的双轮摩托车虽然还有装备,但是数量很少,依旧作为一种实验性的机动车辆使用……目前来看没啥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