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320装甲车

随着火炮的威力越来越大,精度越来越高,楚军在作战里其实高度依赖炮兵部队的杀伤……倒也不是说依赖,而是能用火炮炸用不着让步兵冒险靠近数百米和敌军作战。

而这些装甲车上的车载重机枪却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大量杀伤敌军。

人家土著手里的单发线膛步枪甚至是滑膛枪,也是能够对步兵造成杀伤的啊,所以楚军的正规军为了避免伤亡,大多情况下是很少让步兵直接往前冲的……

该摩托化营从多佛尔出发,然后一路朝着西南方向的叛军杀去……不过这一路上也遇上了诸多麻烦,比如当地的道路条件不咋地,纯摩托化的军队机动对道路要求比较高,以至于机动起来比较麻烦。

这数百名楚军的正规军里,并没有使用骡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是楚军在实战当中第一次完全抛弃骡马,全面采用车辆。

而这一次,楚国人组织起来了大约数百人规模的正规军,这些正规军里配属了十多辆的装甲车辆以及数十辆汽车,以及一五汽车拖拉的十多门七十五毫米火炮,还有众多乘坐汽车行军的步兵。

不过即便如此,实际上海外部署的楚军的正规军士兵们,每年也会出现零星的伤亡……毕竟意外不可避免,而战争也不是单纯讲究武器性能优势的场合,以美军的武器装备优势,在伊拉克或阿富汗这些地方,面对只有ak的民兵,依旧在各种非常规袭击死伤不少。

不提这些治安作战模式,且说正式的作战里,楚军一般倾向于使用炮兵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楚军里各种火炮众多,并且在当代里在步兵连级别上配属六十毫米迫击炮,在步兵营级别里就配属七十毫米步兵炮,八十毫米迫击炮,在步兵团行动的时候直接加强七十五毫米山炮或野战炮的缘故。

能用火炮解决问题的敌人,楚军一般都不用步兵去打。

就算是用步兵去打,也是使用机枪去打……至于步枪,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应急,自卫武器。

而这种情况在楚军里装备了试验用的装甲车后,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楚军的一线兵力们开始乘坐着装甲车直接上前线,冒险靠近距离敌人只有数百米的地方了。

楚军们利用装甲车难以被滑膛炮击中,被步枪打中也没啥事的优势,肆无忌惮的对着土著的叛军贴脸输出……不单单大量杀伤了敌军,而且还大幅度提升了机枪的命中率,进而节省了大量的机枪子弹。

后续,楚军里的摩托化营所属的几辆装甲车更是在大量外籍军团,直接杀入了城区,发挥车载机枪的强大火力为外籍军官的土著步兵们提供强悍的火力掩护……反过来,这些土著步兵们也能为装甲车提供外围掩护,避免被土著偷偷摸摸跑过来,然后利用滑膛炮突袭静止或慢速行动的装甲车。

装甲车在弹压土著叛乱上所体现出来的巨大战斗力,让陆军高层非常的兴奋!

在前线的战斗结束后,相关的战报通过电报传回了金陵方面后,陆军方面的部分高级将领明确表态,装甲车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在战场上的价值,是时候正式采购并大规模装备装甲车辆了,而不是和现在这样试验装备。

在这种大背景下,承顺五十三年三月份,陆军方面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试验装备,测试,最终选用了三种装甲车作为陆军的大规模装备的制式装甲车。

一种是河北特种机动公司和唐山汽车公司合作研发的‘320装甲车’,战斗全重五点六吨,搭载了唐山汽车公司专门为了工程车辆,拖拉机等重型车辆研发的五十匹马力发动机,采用了后八轮,前双转向轮,一共十个轮的设计——之所以轮子这么多,还是轮胎技术差了点,搞不出来太好的大轮胎,只能使用更多的稍微小一些的轮胎来承重,减轻地面压强,增强越野能力。

最大公路时速达到了五十五公里每小时,越野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二十公里。

正面车身装甲以及顶部机枪位置的装甲达到了十毫米,侧翼装甲达到八毫米。

在车身中部位置,搭载了一挺可以360°旋转的十一毫米口径的车载风冷式重机枪,并在车体前部,也就是副驾驶位上搭载了一挺八毫米车载机枪,可以提供前方大扇面的射界。

这玩意……在罗志学看来其实都不是装甲车,而是一辆轻型坦克……当然了,这玩意的主武器也不是火炮,而是一挺大口径的机枪。

但是其防护模式以及作战模式,其实和坦克非常类似……这玩意采取的是全面防护理念,前后左右都有装甲防护,中部有凸起的机枪塔,这个机枪塔还是可以进行360°转动的。

这玩意只看上半部分,不看下面的行走机构的话,其实和坦克也没啥太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