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马克勤机枪

区区二十八公斤的枪身重量,陈友重看到这数据后,彷佛都看到了三品的官帽子正在向自己招手……

长安兵工厂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弹药以及枪械生产的综合性兵工厂,督办的品级乃是正四品。

假如陈友重能够在任上做出成绩来,再往上一步那就是从三品了,从三品在工业部体系里,可以担任超大型工业部直属企业里的协办,或大型直属企业的督办,又或者是调回工业部担任各司的副司长了。

前途是大大滴有!

所以看到这份设计方案后,陈友重第一时间就召见了工厂里的工程师以及这款机枪的设计师马科勤。

详细了解了这款机枪的可行性问题。

而了解过后,他还发现这款机枪的核心结构,包括枪管水冷套筒以及枪机结构都已经申请了专利……马克勤在学校学习阶段,就突发奇想弄出来了这种新枪机结构并申请了个人专利,随后又申请了水套筒专利。

也就是说,虽然这款机枪的整体设计,是马克勤在入职长安兵工厂之后搞出来的,属于职务发明创造,但是里头的两个核心结构的专利权,却是属于马克勤个人的。

对此他首先和马克勤进行了交流……这专利问题要是不解决,他们长安兵工厂可没办法进行后续的生产。

而大楚帝国的专利制度是非常严苛的,哪怕是长安兵工厂这种官办重要企业,也不能侵犯专利……要不然的话,长安兵工厂早就自行生产改进二十五型步枪,天五式左轮手枪这些大热产品卖给军方了,不至于给河北武器公司那边搞代工。

好在马科勤虽然重视自己的专利权力,但是他之所以最终搞出来这款机枪的设计,并递交方案上来,就是有了专利授权的打算……

在专利授权上,陈友重也没有亏待马克勤,直接花了三万楚元的价格以及后续生产销售的前三千挺机枪售价百分之五的分成,以获得这两个核心专利。

这个价格保底就是三万楚元,最高则是可能达到十多万楚元,具体得看能卖出去多少,售价多少……

不过这玩意肯定不便宜就是了,因为这东西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对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都比较高,按照工程师们的预估,想要生产这玩意,制造成本以及专利成本还有自身的研发成本加起来,前面批次的机枪价格至少也得卖四百楚元以上才能保本……想要赚钱还得再往上加钱。

而马克勤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工程师,一夜之间就获得了三万楚元,并且未来还有可能再获得十几万的专利分成。

脸都笑歪了……他也没想到过上学时候的一次突发奇想,然后又顺手注册了个专利后,能够在一年年后的今天突然就让自己大发一笔。

唯一可惜的是,这款重机枪虽然是他完成的所有主要设计,但是除了枪机结构以及水冷结构外,其他的一些结构都是属于入职后的工作研究所得,属于职务发明专利,专利权是直接归属兵工厂自身的。

比如供弹用的弹连,枪机机构里的一些细节结构等等。

他实际上是在入职长安兵工厂后,利用工厂里的设备以及同事们的协助,最终才完成的整个机枪的设计工作,如此也才导致了整个机枪的专利权属于两部分,一部分属于他自己,一部分属于工厂。

这同样也是他为什么这么痛快的答应出让专利的缘故,除了价格比较满意外,还是因为这款重机枪,除了他自己的两个核心专利外,还得加上其他十多项专利才能够弄出来,这些专利凑在一起,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而他自己,签署了专利授权合同,拿到了钱后,直接就辞职走人了……手握三万巨款,还上个屁的班!

他作为大专生出身的技术人员,虽然刚入职就待遇比较高,但因为工作时间才几个月,因此目前一个月薪水也才二十多楚元而已,一年下来也就三百多。

三万楚元,他得干大几十年才能赚到。

更别说这机枪后续出售给军方后,他还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分成,这部分分成最高有可能达到十几万楚元呢。

这些钱,足以他躺平了……

当然,他也不是要躺平,而是想要回老家自己搞一个小机械厂什么的,他脑子里还有不少的新想法,想要搞一些发明创造……

而见识到了专利是真的这么值钱后,他也不愿意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工厂里工作,然后弄出来的研究成果都是属于职务专利,和他个人屁关系都没有……搞之前的机枪设计就亏大了,要不然这专利授权金还能拿的更多一些。

马克勤拿着钱,拍拍屁股回老家享福,顺便琢磨着创业搞发明去了,而陈友重则是拿着专利授权,指挥着一群工程师牛马们日夜加班干活,争取早日把样枪弄出来。

因为天天加班加点,不断施加压力,搞的那些工程师们怨气不小,只是这些工程师兜里可没几万块现金,可没办法放弃这种稳定高薪的工作,玩辞职那一套!

只能老老实实的加班加点进行各种研究,最后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完善了各种细节,制定了详细的工艺标准,最后搞出来了几挺样枪准备进行试射!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