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大企业和新兴产业

然而在新型产业上,李氏制铁的投资理念却不是什么单纯的财务投资或合作,它们要的是新型产业,未来的核心业务!

因此同样是投资,但是不同行业的玩法是不一样的。

收购松江贝尔公司不成后,李氏制铁公司转手就收购了一家同样研发出来了制冷设备的创业公司,然后合并到旗下的压缩机业务子公司,也就是李氏冠华机械公司之中。

李氏冠华机械公司,这家公司其实也是十多年前李氏制铁收购而来的。

早些年空气压缩机出现,并陆续应用在工业上的时候,李氏制铁公司也收购了一家压缩机厂商涉足其中,结果十几年过去了,这空气压缩机的市场体量也就那样,始终都没能发展起来。

这也是李氏制铁旗下有诸多乱七八糟子公司的缘故,基本都是看到新产业出来了,然后就去投资,只不过绝大部分发展的都不咋地,要么市场体量太小,要么竞争不过别……有些最后转手卖掉,有些直接破产了,有些则是维持了下来。

这早年收购的冠华机械公司,其压缩机技术还是不错的,拥有不少的领先独家专利,并且是广州机车公司的供应商!

为广州机车公司制造的火车刹车系统,提供空气压缩机产品。

而制冷行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就是这个空气压缩机,因此把新收购的制冷设备合并到冠华机械公司里也属于正常。

如此,冠华机械公司成为了李氏制铁旗下制冷设备业务的负责全资子公司。

只是收购来的制冷设备的一些技术不咋地,虽然能够造出来制冷设备,但是性能上和贝尔公司的差距太大了,市场份额顶多也就两个百分点左右!

想要在制冷设备这个新产业里立足,还得需要李氏制铁后续的庞大研发资金投入。

但是李氏制铁的高层认为问题不大,因为制冷设备这一领域里,没有太过关键的核心技术是被垄断专利的,尤其是空气压缩机这一核心领域是被没专利限制的。

其他的技术专利限制虽然有,但是舍得砸钱下去进行研发,总归是能够做出来的。

而李氏制铁,别的不多,就是钱多!

无独有偶,李氏制铁动用旗下子公司,开始涉足制冷设备领域后,也引来了其他一些大企业的关注。

这些大企业基本都是彼此关注的,太过隐秘的事情不好说,但是这种战略方向的投资基本瞒不住。

于是乎,很多大公司的管理层们不用多久就知道了李氏制铁想要进军制冷领域。

不少大企业开始也仔细研究这一领域,看看未来前景如何,现在进入的时机对不对,机会有多大等等。

不过也有些企业的高层都懒得搞这些所谓的调研,直接闷头跟进就是了……

企业竞争,也和军备竞赛差不多,一件武器厉害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敌人有的,你也得有,不仅要有,还得要比敌人更多!

当然了,这也和现在制冷行业规模太小,投资也不用太大有关系,毕竟这制冷行业的龙头企业贝尔公司也不过是今年刚上市的公司,三十九年的营收才三十多万楚元,营收主要来自于舰载制冷机,仓库用制冷机。

整体制冷行业的规模还是很有限的。

如此情况下,投资制冷行业其实也不用多少钱……尤其是对于这些市值大几千万上衣的大企业而言。

几十万的投资那都是随手的事。

于是乎……在承顺四十年的下半年也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制冷行业在去年里的市场总规模,其实也就三十多万楚元,今年会增加,但哪怕是翻倍增加,但也不太可能超过百万楚元。

这个百万楚元的数据,说的可是市场规模……不是什么利润。

然而,各方资本,尤其是那几家大企业在制冷领域里的砸下去的投资就超过了百万楚元……

这让松江贝尔公司的人看了都无奈……这些大企业是真心不要脸啊,在一个新兴,市场规模都不过百万的行业里,直接投资进来上百万。

不过松江贝尔公司也不怕,作为行业的开辟者以及领先者,他们有足够多的技术优势,同时这一次上市也凑集了多达数十万楚元的资金。

而这些资金就和招股书里说的一样,将会投入到下一代制冷设备的研发当中,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向市场推出新一代的中央空调,以满足专业工厂,高楼大厦,商场等场所的空气温度制冷需求……主要还是工厂需求,如今不少先进纺织企业已经向他们公司咨询工厂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专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了。

李氏制铁他们哪怕是超级大企业,手里有着大量的金钱,但是在制冷领域里,技术不行就是不行。

哪怕是砸大钱追赶,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毕竟前头的松江贝尔公司,已经在制冷领域里构筑了一大堆的专利,想要绕过专利,同时还想要追上其性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甚至可以夸张的说,只要松江贝尔公司不开发一些制冷领域里的核心专利,其他公司都只能绕来绕去,弄出来似而非似的制冷设备,拉出去用都得人人嫌弃的那种……

手握诸多核心基础专利的松江贝尔公司,天然就占据了绝对的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