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俯视欧洲

根据大楚帝国和这些殖民地王国签订的一系列协议里,尤其是其中的军事协议里规定,大楚帝国将会和土著王国成立联合指挥部,由楚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楚国方面有权力调动这些部队配合楚军参与作战。

大楚帝国方面,对这些殖民地王国的军队是拥有指挥权的。

也就是说,这些殖民地王国的军队,严格上来说也是属于楚军的仆从军,而且还是不用自己花钱的仆从军……

只是楚国方面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不会干涉他们在内部的一些军事行动的指挥权……懒得管。

楚国人在欧洲很现实的,只要自己的利益,至于欧洲人内部的矛盾,他们的死活,其实楚国人不是很关心……

只要你肯开放市场,不反抗大楚帝国,那么很多东西楚国人是不太在乎的。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是荷兰以及丹麦方面选择主动归顺,开放市场,接受楚国派遣的顾问团的缘故。

而当英国人也完蛋,丹麦选择主动归顺之后,压力就到了其他几个欧洲有一定实力的国家上面了。

比如说曾经在三十年战争里表现的很凶猛的瑞典王国,他们也同样面临着楚国的威胁,并在主动放开市场,接受顾问团监督和强行抵抗,保持自主之间左右摇摆。

他们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争执不下,一时间是拿不定主意,针对这种情况楚国人又在瑞典上面搞了个新手段。

楚国人并没有直接出兵发起征服之战,而是联系了瑞典内部的主和派,然后表示了可以为他们提供武器装备,乃至派遣一定数量的干涉军队,帮助他们获得瑞典王国的权力,而且承诺哪怕这些人失败了,楚军也能够保证他们的绝对安全,甚至未来的权利。

因为,大楚帝国绝对不允许瑞典让主战派掌控权力。

如果瑞典人内部的主和派无法掌控权力,然后带着瑞典和大楚帝国签订一系列市场开放协议的话,楚国人不介意亲自上场!

当然了,到了那个时候,瑞典王国就不会是一个完整的瑞典王国了……具体下场可以参考法国和英国。

楚国人只要市场,土著不反抗自己而已,围绕着这个目标的操作方式也是比较灵活的,有时候并不是一定需要通过战争,通过一些外交手段也能够做到。

瑞典方面的主和派得到了楚国人的支持,尤其是军事援助后,很干脆的起兵袭击主战派,于是乎承顺四十年春,瑞典那边就爆发了内战……

瑞典爆发内战的同一时间里,大楚帝国在欧洲方面的布局还在继续。

一转身又跑到了波罗的海东部的立陶宛地区去了,找到了立陶宛当地的一些有野心的大贵族……干什么?自然是挑动他们进行叛乱。

大楚帝国的视线开始转向东欧地区!

这年头的立陶宛并不是独立独家,而是属于波兰立陶宛王国。

而波兰立陶宛王国在当代也算是一个面积和人口都比较大的国家……虽然内部以及军事力量也不在咋地,但是大楚帝国是不会允许欧洲地区里有这么大一个国家的。

所以,波兰立陶宛必须分裂!

要么是楚军亲自出手把他们干掉然后分类,要么是挑动他们内部动荡进行分裂。

出于成本考虑,远征军方面主张的是采用外交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而立陶宛地区的一些大贵族们,有些也是野心勃勃的想要当国王,摆脱波兰人的控制。

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乎楚国人卖给了他们一大批装备,并派遣了一定的印度人过去帮他们训练线列部队。

这波兰立陶宛的内战也是一触即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