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现实版剧情大片

只是哪怕如此,英国人也挡不住印度军团第三师的持续进攻,没多久就拿下了中部地区的几个重要城镇,包括谢菲尔德,曼切斯特等城镇。

其中的曼切斯特乃是当代英国地区的重要纺织城市,主要生产呢绒、毡帽和粗棉布等纺织品,不仅仅用来供应英国本地,还销往欧洲地区。

当然了,英国人的这个所谓的纺织城市依旧还停留在非常落后的手工纺织时代,之前就已经在楚国纺织产业的持续冲击下不断的衰败了。

那个时候,欧洲各国包括英国在内,可没有面向楚国全面开放市场,楚国的纺织产品虽然也能进入欧洲地区,但是各种成本,尤其是关税成本比较高,同时还面临着强力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打压。

比如在英国这地方,楚国的纺织品之前就很大规模进来,英国进口的楚国纺织品,基本都是一些高端纺织品,但是普通,尤其是低端的纺织品则是很难进入。

类似的情况还停留在其他诸多行业里。

毕竟人家欧洲人,包括英国人都不傻,可不会轻易放开市场让伱进来,然后把自家的手工产业以及相关联的产业也给搞死了。

但是他们低估了楚国人想要获得市场的决心,为了打开欧洲市场,他们不惜发动了欧洲贸易自由计划,从承顺三十七年开始筹划行动,打到了现在的承顺四十年……而且看这局势,后续几年还会继续打下去,直到把整个欧洲市场拿下为止。

之前是打北非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法国

现在轮到了英国。

而按照楚军的行动时间以及计划,如果不是英国地区的冬天太让人难受,楚军为了避免大量的非战斗伤亡而主动禁止在冬天里继续进攻的话,估计英国人都挺不过这个冬天。

但也仅仅是这个冬天。

等到春天后天气稍微缓和后,楚军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这一次直接一口气打到了苏格兰最北边,顺便把一直顽抗的英国王室还有那些贵族们一股脑抓了咔嚓掉……

期间还顺便登陆了旁边的爱尔兰岛,轻易的击溃了当地守军的抵抗……值得注意的是,爱尔兰当地的不少当地贵族们,在楚军登陆横扫爱尔兰岛期间,直接当了带路党…这些人也不满英国人的统治,想要独立来着。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也不可能……但是与其给英国人当殖民地,那不如给楚国人当殖民地啊!

英伦地区的军事问题差不多解决后,大楚帝国的远征军们也是心满意足,并把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寄回国,然后就盘踞在几个重要战略要地,尤其是港口城市里待着开始休假,恢复日常训练了……

至于广大英国地区内部的零星战事,比如驻防各城市,清剿残余叛军,日常巡逻之类的则是由印度第三师这个仆从军来负责。

至于正规军的任务,已经算是结束,开始休整了并等待下一次的作战任务了。

军事问题大概解决后,英伦地区的后续处理也很快被敲定了下来,楚国人可没惯着那些顽抗的英国国王或贵族们,抓到后直接给咔嚓了,后续还会进行抄家灭族。

走完这一套流程后,发现当地的贵族只剩下三成不到了,都是战争时期主动或被动归顺投靠楚国人的当地贵族。

所以就从这些贵族里挑选了几家各自势力的领头羊出来,分别授予国王称号,之所以是几个国王,那是因为楚国把英国直接给切分了。

英国南部地区成立了一个王国,中部一个王国,北部一个王国,爱尔兰中部以及南部成立一个王国,然后爱尔兰的北部以及英国中部的部分西部地区一起合并为一个王国,最后折腾出来了四个小王国。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国王都和他们的统治区里的主要群体或利益群体并不一致,比如说南部新成立的王国,这地方的土著大部分都是新教,但是国王却是个天主教的……北方的苏格兰地区,大部分人都是天主教的,但是国王却是个新教的。

甚至还有个国王,本来就是个小贵族而已,也就是趁乱才气势然后被楚国人看重,但是威望以及本身实力很一般……所属的王国里下头有不少的大贵族。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是楚国人故意的,在殖民地里玩分而治之,用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等各种殖民手段,楚国人现在已经玩的很顺溜了。

其中最为典型的楚国人在印度地区普遍选用贱民阶层从军甚至当殖民地的低级官员……用在当地里社会地位低下,人数也少的贱民阶层,充当印度殖民地里的新统治阶层。

统治效果可以说相当之好,偶尔还能够看见一些戏剧化效果非常棒的娱乐节目演出,比如某个食不果腹,大字不识的印度贱民,有一天就被路过的楚国人随手赏了个官帽子,成为了当地的殖民地土著低级官员。

于是乎这个一朝得势的贱民,就开始疯狂的报复昔日欺压他的当地中高种姓的人……

娱乐效果杠杠的,堪称现实上演的剧情大片。

现在印度那边,很流行这种现实剧情大片,不少犯错被发配到殖民地任职,这辈子都别指望调回本土的殖民地官员在无聊之余,都会搞点这些娱乐节目打发枯燥无味,且毫无希望的时间。

现在嘛,刚被从印度调来英国任职,仕途已经无望,打算彻底摆烂的徐嘉良,就饶有兴趣的玩这种游戏,随手提拔了几个饱受欺压的英国最底层的贱民,还给了他们不少权柄……然后就开始嗑着瓜子看戏了!

这已经是他被发配到这英伦地区这破地方,为数不多的人生乐趣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