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迫击炮

所以这种换装速度看似大,但是依旧要持续很多年。

从三十年开始,到现在也持续了九年之久,这么长的装备使用下来,也陆续发现十八型步枪的一些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

预定管内弹仓就是一大重要改进,但是负责改进的河北武器公司却是直接搞出来了盒式弹仓版本的二五步枪。

说实话,陆军对这玩意其实并不满意,认为这玩意的下突弹仓将会严重影响到士兵的战术动作,而且很丑……只是迫于无奈才下单装备使用,就想着先拿这玩意过渡几年,然后等到先进小口径连发步枪弄出来后,直接一次到位进行全面的换装。

这种情况,和当年陆军想要十六型前装线膛枪,嫌弃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差不多……但是这并不影响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生产两百多支成为大楚帝国里的一代名枪。

很多时候,现实发展都和陆军想要的不一样……

二五步枪,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能量产上百万甚至更多,和十八型步枪一起对陆军进行全面的更新换代,彻底完成后装线膛化。

很快,河北武器公司只用了一个月就对天津枪械厂的几条十八型生产线进行改进,并生产出来了第一批次的三千支二五步枪,分别交付给近卫军以及陆军。

这一批二五步枪将会进行各种大规模的装备测试,并根据新枪制定各种枪械的保养,操作,战术方法,为后面的大规模装备使用奠定基础。

其中有一批几百支还被送到了印度战场,交给了当地驻防的一个步兵营进行换装使用,直接进行实战测试。

而一系列的装备乃至实战测试中,效果非常好,至少近卫军那边是非常满意的。

二五步枪延续了十八型步枪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并且在枪管工艺上进行了升级,防锈能力更加出色,同时对膛线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使得精度更高,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同时使用标准11毫米子弹的时候,也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整体的枪机乃至枪管等核心结构,其实还是沿用的十八型步枪,变化并不大的,而且通过膛线调整,还解决了十八型步枪枪管容易挂铅的问题。

而生产成本上也没有增加多少,采购价格略有增加,但是增加的不多。

近卫军那边对二五步枪比较满意,直接又增加了五万支的订单,使得总订单达到八万支,其中包括了一万五千支短管版,用于装备骑兵以及水兵。

这八万支的订单,几乎可以覆盖近卫军所有兵力,甚至还有多余作为备用,连水手都能拿一把用。

嗯,近卫军八万多兵力里,可不仅仅只有步兵和炮兵等传统兵种,还有相当大规模的骑兵,甚至还有近卫军舰队……所以近卫军里也有水兵的。

近卫军实际上就是陆海空齐全的综合性兵种,陆军和海军有的他们都有,陆海军没有的他们还有,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

近卫军那边对二五步枪很满意,并已经决定用二五步枪全面取代十八型步枪……

腾出来的十八型步枪将会直接转售给陆军方面,近卫军的现役以及封存十八型步枪挺多的,加起来二十多万支呢,陆军那边得到了这么大一笔十八型步枪的补充,能够极大的缓解换装压力。

至于为什么八万多人的近卫军有二十多万支十八型步枪,那是因为近卫军的武器装备一向来都是按照一比二进行装备的。

也就是现役装备一万支新步枪的话,就会同步储备两万支新步枪,作为紧急扩充兵力的战备物资。

这说的还是现役新枪,不包括储备的一大堆破烂,比如二十一三年式步枪,那玩意近卫军也储备了几十万支……

近卫军一向来都是维持了短时间内紧急扩军的构架以及能力,包括现役指挥结构以及武器装备的储备上,都是按照三倍兵力进行配置的。

一旦有任何意外,近卫军就能够在应天府这个大本营里紧急征召退伍动员兵,一个月内就能够把兵力扩充到现有兵力的三倍以上……简单来说,一个师变成三个师!

而且扩充后的近卫军装备使用的武器也是现役新式武器。

当然了,这样搞浪费钱就是了,不过近卫军也不会乱浪费钱,比如等二五步枪的产能上来后,近卫军还会继续采购二五步枪进行库存,同时把库存的十八型步枪便宜转售给陆军那边。

陆军那么多人,现在都还没有完成后装线膛步枪的全面换装,哪怕现在开始装备二五步枪了也不可能淘汰十八型步枪的。

保守估计,陆军那边还得继续使用十八型步枪十年以上……现在便宜卖给陆军一批十八型步枪,他们也很乐意接受。

近卫军的大力支持,陆军的无可奈何默认,也让二五步枪的生产走上了快车道,预计第一年的产量就能够达到十五万支,明年就能够达到二十万支。

这说的是和平时期常规产量,平常时候武器的产量其实都不算太大,因为需要维持生产线,军方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出太多钱来进行全面换装,军方一年一年给钱采购装备,一年一年的进行换装,像步枪这种动不动就一两百万支的武器装备,换装时间可能会持续十年以上。

这十年过程里,有时候还会出现更新式的步枪进而装备更新式的步枪。

由此也导致了,规模庞大的大楚帝国陆军里同时装备好几种步枪,现在就是这样,有先进,开始小批量装备的二五步枪,有作为主力的十八步枪一百多万支,还有一批大约十万支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甚至就连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都还有几十万支呢。

二五步枪的顺利装备部队,除了军方自身的因素外,也和罗志学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这枪最早搞出来原型枪,进行测试的时候,罗志学就看到了这枪。看到这枪的第一眼罗志学就想起了自己记忆里诸多乱七八糟的栓动步枪……

尽管枪身下部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弹匣凸起,这一点被不少陆军的将领所诟病,认为会影响士兵的战术动作,但是这种设计在罗志学看来却是非常合理,甚至是符合枪械发展潮流的。

因为罗志学前世里所看到过的诸多枪械的图片,除了一些老古董没有下凸的弹匣外,其他的都有弹匣,哪怕是二战里的一些改进后的步枪,为了多装子弹也是有下凸的内置弹匣。

更不用说一大堆可拆弹匣的冲锋枪,机枪,突击步枪了。

所以,大楚帝国里很多当代将领们认为没有下凸弹匣的步枪,才是符合好枪的标准,但是罗志学的认知却是反过来的……所以当初就支持了近卫军换装这一款步枪。

尽管这一款步枪使用的还是十一毫米子弹,但是在罗志学看来依旧是一款划时代的可靠武器,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好东西。

至于陆军那边要求的小口径连发步枪,虽然更好,但是那不还没搞出来嘛,没搞出来的东西说的再好听也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