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印度军团

吃饱饭,这才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而楚军的一票军政军官们,显然对此非常的清楚……所以印度军团刚成立的第一天里,没有宣讲什么大道理大政策。

直接发军服,吃饭,甚至发特香肉罐头。

先把好处拉出来,把这些人给镇住或者说吊住,接下来就可以讲大道理玩洗脑那一套了。

大楚帝国的军政军官们,对这一套路熟悉的很,对自己人都玩了二十几年了,如今在土著身上自然也能玩。

至于什么刺头,硬茬子之类的,这个也不用担心!

楚军挑选人的时候又不是随即乱跳的,而是从两三万土著民夫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这里头的每一个土著士兵,或多或少都是获得了楚军管理士兵的认同,这才能获得举荐并加入。

为什么印度军团只有六百多人啊,不是编制不够,耗费太大等问题,而是因为经过挑选后,符合条件的土著士兵只有六百多人。

那些刺头或者脑子太灵活的连加入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捣乱了。

因此军政工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做的。

而莱哈尔他们,自然不知道上头的这些考虑,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加入印度军团当中来过上好日子。

同时有吃饱穿暖,再加上少许薪资补贴吊着,这些人往后几天在编练的时候哪怕再苦再累也没人敢废话!

按照白振陆军少将对这支补土著仆从军的定位,这支仆从军将会先装备冷兵器以及部分燧发枪以及轻型火炮。

所有武器装备都是大楚帝国里的各种出口装备,比如燧发枪就是之前曾经出口过给奥斯曼帝国的‘西洋燧发枪’。

西洋燧发枪也是大楚帝国里目前唯一的一种专门用于出口的燧发枪,改进自早期的二年式燧发枪,全天候击发率百分之七十,看似击发率不高,但依旧比欧洲一票国家自行生产的燧发枪强了不少。

这玩意的原型,也就是二年式燧发枪在大楚帝国里,连民兵都已经不再使用了……目前只用于出口。

不过就算是这种出口专用的西洋燧发枪,每一次的出口都是需要国内审批的,不是随便什么土著国家都能购买到这种燧发枪的。

就算是有资格采购的土著国家,为了获得这些先进燧发枪,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奥斯曼帝国为了获得这一批燧发枪,可是租借了好多个沿海港口给西洋贸易公司,并开放了部分市场,让大楚帝国的机制布得以进入奥斯曼帝国的市场。

另外南洋的几个属于大楚帝国傀儡国的土著国家有所采购,不过都不多,只有数百到一两千支而已,主要是以前的时候,大楚帝国对这玩意管控的还比较严格,数量多的话帝国不卖……

往外卖限制比较大,但是用来装备自己的仆从军雇佣兵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西洋贸易公司这边有不少这种西洋燧发枪的存货,可以直接拿来用。

除了燧发枪外,还有出口型板甲,出口型轻型火炮等各种出口武器装备。

这没几天功夫,光看外表的话,印度军团的装备水平直接超越了一大票各种土著国家的军队……哪怕是奥斯曼帝国花费巨大代价打造的所谓禁卫军,在装备水平上也不如印度军团。

在装备上,楚军方面还是比较舍得的,不会说故意让这些仆从军使用冷兵器或者什么火绳枪。

毕竟武装炮灰,那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而且现在这都十七世纪中后期了,哪怕是土著国家的装备水平也不算太差的,再不济也有个火绳枪!

印度军团如果拿着火绳枪和长矛打仗,还真不一定能够打得过土著军队!

而连土著都干不过的仆从军,要之何用?

但是武装炮灰仆从军,也不能给他们装备的太好,一方面是花费太贵,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这些仆从军以后出现什么问题,镇压的时候不好搞。

自家的正规军在装备上乃至战术上,需要保持对这些仆从军的绝对优势,不然的话后续麻烦事太多。

当敲定装备和其他基础事务后,印度军团也算是初步搞起来了,接下来就是需要进行持续的训练,逐步形成战斗力了。

莱哈尔这个时候也知道了,接下来楚国长官们,会从表现出色的士兵里挑选一部分晋升为下士,并且担任各小队队长,莱哈尔对此很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