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比老子还不要脸

比如东江航道的疏通工作,王图已经是盯着很久了,之前担任和平知县的时候,因为和平当地的不少加工农产品等外运到珠三角销售,都是需要依靠东江以及其支流的航运。

但是因为通航能力实在太差,严格限制了当地的产品外运。

如今这种问题扩大到整个河源州后,也就显得更为严重和突出了。

虽然粤赣铁路之中的广州到河源段的铁路已经开通,今年年底铁路线还能够继续往北开通到龙川。

但是铁路运输贵啊!

除非没有选择,否则的话对于时限没有太大要求的大宗货物,一般都是选择船运的,因为走铁路运输的成本会更高。

对于普通商品而言,成本稍微涨那么一点,那么影响都很大的。

此外虽然铁路已经开通了,并且往后铁路还会继续向北延伸一直到赣州,最终和江西境内的粤赣铁路江西段相连。

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火车站的!

铁路沿线上的火车站间隔往往几十公里甚至更远,这意味着就算是想要通过铁路运输,也需要把货物从产地里拉到火车站。

这种看似短途的陆运距离其实也很麻烦,想要让这些道路通畅,就需要投资大量资金对道路进行扩宽,维护。

而河源各地的陆地道路情况可不容乐观,哪怕是官道也不咋地。

疏通东江以及其几条支流的航运条件,尤其是把那几处浅水滩进行治理;同时对境内的一些主要官道进行改善维护;这是王图对基础建设定下的基调。

可是这都需要钱!

上头虽然也会有财政支持……但是你不能指望上头全部出钱搞的,大楚帝国就没这种先例。

地方要搞什么基础建设,需要上级财政支持的时候,首先你自己得先拿出来一部分,然后上头才会斟酌着给你补贴一部分。

别想着自己一毛钱不出,光拿上头的钱去搞。

但是如今的河源州穷的叮当响,州财政连各级公职人员的薪水都发不出去,半个月前王图刚跑了一趟广州,干啥去?

找程永峰要钱……然后带着钱回来把已经拖欠了许久的欠薪给发了一部分!

是的,只发了一部分,到现在为止,州财政还拖欠着各级公职人员总计三十六万多楚元的薪水呢。

仔细一问,拖欠薪水这事从大楚帝国刚来到这破地方建立衙门的时候就开始了,惯例就是发放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打欠条……等找上头要来了补贴后再补发。

这还是年份好的时候。

资金实在紧张的时候,这些欠条往往会被拖欠好多年……要么就是用一些当地特产廉价货物充当薪资……

对于这些一看就知道是垃圾货色,还折价特别高的玩意,很多人自然有意见,但是吧这东西你要就要,不要拉倒,反正财政就是没钱!

如此常年累月下来,累计拖欠的薪水总额已经达到了三十六万楚元之巨。

三十六万楚元,对于一些大城市而言不算什么,哪怕是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也不算什么,人家航运公司订购一艘两千吨左右的蒸汽机帆海船都得三十几万楚元。

但是对于穷的叮当响的河源州财政而言,那可就是一笔巨款了。

最要命的是,这不仅仅是河源州财政拖欠的唯一一笔款子,实际上还欠了其他诸多债务。

前任河源知州搞了不少基础建设,当地民众都觉得这是个好官,上级也很欣赏他,这都调回巡抚衙门那边当了个副厅长了。

但是前任干了不少事,但是钱却是没给多少!

搞基础建设嘛,很正常,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也好,为了自己的理想也好,大多都会想着搞漂亮一些,王图前任就搞了个所谓的新行政中心的名头,把知州衙门修的漂漂亮亮的,还在江边搞了个所谓的步行街,漂亮的很,以丰富民众的日常生活,还把几条官道给修了,把几条河流的防洪堤坝也修了。

还在灯塔盆地那边把灌溉防洪的体系搞了一遍。

做了不少事,也让民众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但问题是,这些工程他基本都没给尾款。

基本只给个首款就让承包商垫资施工,等人家施工完毕去要尾款的时候,就找各种理由拖欠,当然了,实际上也是真没钱……人家玩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事,就没打算过给尾款。

这也算是让一些搞市政工程,往来都是高官贵人的企业负责人们见识了什么叫做地方官员的无耻……以往他们凭借着一些人脉关系贿赂什么的,承办一些官府的各种工程都是大赚特赚的。

但是到了河源州这边到好……工程随便接,给的价钱似乎也很足,但是只是给一个首款,剩下的尾款死活要不到。

最后一算,尼玛别说赚钱了,连本钱都亏完了!

找亲友官员们施压,前任知州感受到压力后倒是客客气气的说:不是不愿意给,是真的没钱……要不你把这知州衙门的大楼拿去抵债?

总之不管你怎么说,来来回回去都是没钱……你要是真逼急了,打算找他们要知州衙门大楼抵债,人家立马跟你翻脸,叫嚷着:有本事你去起诉去,隔壁就是州法院!

对了,河源州法院的那栋水泥建筑大楼都启用三年了,但是修楼的款子只给了两成,剩下还没给呢……承包商都已经被拖破产了。

当他了解到这些情况的时候,王图是气急败坏……

尼玛,比老子还不要脸!

而且前任已经这么干过了,他怎么办?他本来也打算这么干的!

所以这就很纠结了……他之前也尝试过发布了一段道路的修缮工作的招商,可惜的是,没一个承包商上门。

前任知州,把河源州官府的名声已经败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