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金本位和抢黄金

四年后,能够继续留在军队内当士官的不去说,只说退役的。

当士兵在服役三年后,可以在军队内的职业技能培训班里进行学习,以方便在退役后某省,选择转业的可以安排到各大官办企业工作,也可以各行政机构里当一些辅助类工作,比如保安,司机之类的。

不愿意接受转业安排的也可以直接拿着一笔不菲的退役补偿金开启你的新人生。

总体来说,当兵对于很多贫寒的农村子弟而言,这是一个他们摆脱贫困,跃升阶层的宝贵机会。

正因为参军有这么大的好处,所以在大楚帝国里的从军热情是非常高的。

不过这也有负面效果,那就是每年军费哗哗的流……

承顺二十五年,大楚帝国的常规军费,因为最近几年高压蒸汽机的快速普及,火车和轮船以及工业用高压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拉动了大楚帝国国内经济的爆炸式发展,继而导致大楚帝国的税收也是节节攀升,达到了四亿多楚元。

如此一来,常规军费也是增加了不少,今年已经突破六千万大关,达到了六千三百万楚元!

这是一个相对恐怖的数字!

作为对比,十八世纪的清王朝,也就是清王朝中期的时候,算是已经进入了稳定时期,嗯,就是所谓康乾盛世的时候,乾隆三十年左右,其中央财政收入也就五千万两上下,只少不多!

还没大楚帝国的常规军费多!

而且,乾隆王朝时期的白银,可没大楚帝国如今的楚元值钱,因为大楚帝国的楚元如今奉行的是金本位。

大楚帝国的楚元在早期的时候虽然施行的是银本位,但是没几年就发现银本位很不靠谱……进而迅速改为了金本位,哪怕当时的黄金储备还不充足,但是还是直接改为了金本位,为了避免黄金挤兑,还特地搞了个间接金本位呢,也就是只有银行才能够拿着钞票去央行兑换黄金,普通机构和个人不行。

导致大楚帝国当年在确定银本位后,迅速又转为金本位的原因就是国内和国际上的金银比例差距太大。

在欧洲各地,金银比例长期维持在一比十五左右,但是在大楚帝国国内金银比例却是只有一比十左右。

这导致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那些跑到大楚帝国来贸易的欧洲商人们,都是装着一串串的白银来采购大楚帝国的货物,甚至有时候他们干脆直接购买黄金回去……

当时虽然为了应对,大楚帝国还特地搞了个对外贸易黄金结算制度,但是其实也很难让众多贸易公司们施行,因为人家也要利润的……

当初楚元还是银本位,对于商人而言自然是白银越多赚得越多,而黄金那只是一种贵金属商品而已,不是钱!

大楚帝国本来还想要通过对外贸易获得更多的黄金,准备搞金本位呢,没想到搞了几年,国内的黄金储备不多反少,反倒是白银大量的流入,一度给大楚帝国的金融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麻烦。

最后大楚帝国高层干脆一咬牙,直接来了个提前实施金本位,按照当时国内的金币比例,规定每楚元值三点五克黄金。

更换为金本位后,国内的白银则是持续贬值,到了现在后基本上和国际上的金银比例持平,大概是一比十五左右。

不过哪怕是到了现在,大楚帝国也很少说带着一大票的白银和土著们做生意,利用当地的低金银比例掠夺他们的黄金。

不是说不想,而是没这必要!

因为大楚帝国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属于贸易顺差,而且还是极大的贸易顺差……绝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那些土著们拿着黄金白银或各类土特产来采购大楚帝国的商品。

哪怕具体到商人头上,你带一船工业商品出去,比带一船白银出去贸易更方便,赚的还更多。

因此,哪怕如此,大楚帝国国内的白银储量其实也越来越多……而且贬值的越来越厉害,再过多几年恐怕就金银币就只有一比十七八,甚至一比二十去了……

同时国内的黄金储备也是越来越多,对外贸易获得了大量的黄金,尤其是从扶桑、美洲等地方,获得了大量的黄金,这些黄金最终进入到大楚帝国金融管理司下属的中央银行金库里,作为金本位的储备金使用,目前规模已经突破了五百吨,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往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国所发行的楚元纸币,已经远远超过了五百吨黄金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要搞间接金本位的缘故,因为真要是放开了黄金兑换,大楚帝国定金本位制度分分钟要完蛋。

而间接金本位的话,其实也就等于没有兑换……因为本国银行不可能真拿着一大堆钞票去兑换黄金的,没那必要。

而国外的话……大楚帝国殖民地里自然不用多考虑什么,而商贸往来的土著国家,比如欧洲那一票国家,人家其实也不会在手里留着大楚帝国的纸币,往往当场就购入各类工业商品了。

大楚帝国可是贸易顺差,而且这个顺差还特别大,绝大部分和大楚帝国做生意的国家,除了拿各种土特产商品外,都得拿黄金白银来支付。

所以现实里也不存在什么国外拿着纸币来兑换黄金的情况……因为他们自己都用黄金给大楚帝国商人付款!

采用金本位制度后的大楚帝国,楚元的币值得到了保障,避免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而采取了间接金本位后,又避免了因为黄金储备不足而导致的通货紧缩。

只不过这也就导致了不少新问题,那就是大楚帝国自身的黄金产量还是比较有限,哪怕控制了部分北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黄金产量,但是大楚帝国的黄金产量依旧不多,这么多地盘加起来的黄金年产量也不过几十吨而已。

倒不是说大楚帝国本土以及外头控制的那么多海外领地、殖民地里没有足够的黄金储量,实际上多着呢……但问题是还没有勘测出来或者是采矿技术不达标啊。

因此除了更多的勘察开拓黄金产量外,罗志学还把目光瞄向了南非!

那里不仅仅有着世界上半数已经的黄金储量,而且那里的金矿还容易开采……

如果能够把这地方给占领了,那么大楚帝国的金本位制度不敢说以后无忧,但是肯定也能稳定运行很多年。

只是南非距离帝国本土太远,大楚帝国如果想要直接投送兵力的话比较麻烦,毕竟距离南非最近的大楚帝国海外殖民地,即红海南部的“红口城”,距离南非的海上距离也有七千多公里……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距离!

毕竟沿途可不是空无一人荒野,也不是只有野蛮的土著,还有一堆荷兰人、葡萄牙人乃至英国人等欧洲国家的殖民港口呢。

看着地球仪,罗志学觉得有必要把西洋贸易公司的人叫过来商谈一番,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在南非搞个殖民地,把那边还没被其他人发现的金矿给提前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