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傲慢的辽河机械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大楚帝国里依旧只有三大蒸汽机厂商的缘故,因为其他公司一时半会的绕不过他们的专利……哪怕是国内一些很著名的大型企业也是如此。

比如李氏制铁公司,这可是民营资本里的龙头企业,技术能力相当雄厚,三年前他们也宣布过投入重金研发高压蒸汽机……结果三年过去了……已经没人记得他们曾经说过要研发高压蒸汽机的口号了。

还有汉天机械公司,松江机械公司等机械公司,他们其实都尝试过研发高压蒸汽机,奈何发现专利壁垒实在是不好绕过去。

这说的还是最基础的高压蒸汽机,而实际上三大蒸汽厂商的技术研发一直都在持续。

广州机械公司的水管锅炉,天津机械公司的多胀式,当涂机械公司的超高压蒸汽机等等研发项目,可都是走在了当代技术的极限。

其他公司实际上已经很难跟得上他们的技术进步了。

哪怕是持续投入重金多年,最终搞出来基本的高压蒸汽机,最终也是卖不出去的赔钱货。

如今,孙奇在蒸汽拖拉机领域里,也是看到了这种迹象,唐山机械公司和河口农业机械公司围绕着拖拉机已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并且还在持续研发并申请大量的专利当中,其他公司如果不抓紧步伐,恐怕以后想要进入这个市场都进不了。

哪怕是辽河机械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行!

嗯,这其实也是天津机械公司为什么自己有高性能的小型蒸汽机,最终却没有直接做拖拉机的缘故……因为他们天津机械公司没有任何拖拉机的技术储备以及专利,想要做也做不了。

带着失望乃至不满,孙奇离开了辽河机械公司,又去了河口农业机械公司那边,最终双方再一次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合同,敲定了各项战略合作条款后,这才满意的离去。

而那两台他带过来的样机,则是留给了河口农业机械公司那边进行各种测试,同时他带来的技术人员也有相当多一部分留下来帮助河口农业机械公司进行配套研究。

毕竟搞蒸汽机,天津机械公司的工程师们才是专业的。

来的时候是一大群人,走的时候孙奇只带着三四个人,不过孙奇返回天津的时候心情却是不错。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和唐山机械公司以及河口农业机械公司这两家国内最大以及第三大的农机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有了这两家公司的合作,那么自家的小型蒸汽机的未来市场也就有了。

当然,他也不会停下来,他还需要寻找更多的合作厂商。

北方这边是没什么适合的合作企业了,为此他准备跑一趟南方,再找几家想要进军拖拉机领域的厂商,也不一定是非得做农机,做其他什么的都可以,比如用蒸汽机车拉货啊什么的。

当孙奇为了小型高性能蒸汽机项目而奔走的时候,天津机械公司高层也是敲定了战略发展计划。

准备全面上马多胀式蒸汽机,尤其是展开舰载多胀式蒸汽机的研发工作。

作为一种全新研发的技术,天津机械公司先是把这种技术应用在技术难度比较小,研发风险也比较低的小型蒸汽机上,而根据一系列的测试情况来看,二胀式蒸汽机完全达到了他们的预期。

这意味着这种新技术是成熟可用的,他们完全可以用在单价更高,对技术要求更高的舰载蒸汽机上,尤其是单价更高,利润率也更高的军用大型舰载蒸汽机上。

汉天号战列舰上一套蒸汽主机就要二十多万楚元呢,他们天津机械公司得累死累活,卖出去上百套中小型蒸汽机才能卖出这个价钱呢。

这说的还是营收……如果是利润率就更别提了。

承顺二十五年里的现实就是,天津机械公司的舰载蒸汽机业务,干上一整年也不如人家广州机械公司卖几套超大型的军用蒸汽机组赚得多。

当年在高压蒸汽机领域里是一步落后,导致了今天的步步落后啊!

而现在,他们天津机械公司就是希望借助二胀式蒸汽机的巨大性能优势,重新铸造他们在蒸汽机领域里的优势。

告诉天下人,造蒸汽机,他们天津机械公司才是最专业的。

天津机械公司那边开始搞二胀式蒸汽机,而且还是舰载军用的蒸汽机,自然也是绕不过海军的。

海军的代表很快就抵达了天津机械公司的总部,并了解到了二胀式蒸汽机的相关技术参数,并且看到了一台小型的二胀式蒸汽机,也就是天津机械公司专门为了农机以及其他陆运市场而研发并推出的小型高性能蒸汽机。

并且根据这种核心机改在而来的一款舰载小型蒸汽机。

海军代表看过后非常满意,当即就表示如果能够通过海军的一系列测试,那么海军方面就会下单采购一批这种小型高性能舰载蒸汽机。

而中大型的新型舰载蒸汽机,海军方面表示只要没什么,未来就会采购装舰,甚至是作为未来新一代战列舰的动力,这让天津机械公司上下都非常高兴以及期待。

海军在蒸汽机采购方面,其实一向来都很大方的,只要厂家把东西搞出来并通过海军的测试,价格不要太离谱,海军哪怕是为了扶持你,也会下单采购,而且利润也会给你留足。

不会出现辛辛苦苦搞出东西来,海军还用廉价无比的价格订购,极限压榨企业利润空间的情况。

海军还是很大方的,比屁事多还特别抠门的陆军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