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恐慌的欧洲

很多大楚帝国的国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家的大军已经杀到了乌拉尔山脉了……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关心。

那不过是西北方向的蛮荒之地罢了,并且距离还如此的遥远,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和他们关系都不大。

如今大楚帝国的国民们,可不太关心外部的变化,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土地收成,关心自己的工资什么时候涨,关心粮价有没有高。

寻常老百姓,关心的永远是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

因此当欧洲那边不少国家都有所恐慌的时候,大楚帝国这边依旧风平浪静,别说普通人了,就算是帝国高层都不认为西线那边有啥大事……

不过是些许蛮夷增兵而已,算不上什么大事,反正帝国现在也不打算打过去,而给那些蛮夷一百个胆子,估计他们也不敢打过来,就算打过来也撼动不了大楚帝国在鄂毕河流域的绝对控制。

实在不行……大不了就从托博城暂时撤出来,后续依托鄂毕河为天堑把那些蛮夷先挡住,回头再组织人力物力反攻就是了。

帝国高层可从来没有给前线军队下达过什么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命令,而前线的陆军高层也不会有这种想法。

西伯利亚那边也不是什么一定要守的地方,没必要搞什么死守。

不划算!

在西线上,楚军的弹性还是非常大的,没有什么必守之地,也没有什么必须拿下来的地方……能守住什么地方,能打下来那里都是随缘。

反正以后日子还长着呢,现在的一时得失影响不了什么,等到大楚帝国的西北大铁路开通后,有的是机会和时间来慢慢收拾这些蛮夷。

总体来说,大楚帝国高层不太重视西线,而军方那边打的也是有些佛系……

相对来说,帝国要更加重视在南洋地区的一些小规模作战,尤其是在吕宋省以及万丹省等地区的和当地土著的众多中、小规模的作战。

虽然这些战斗的烈度都不高,但是却关系到了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控制,因此军方方面非常的重视。

自从拿下巴达维亚城后,楚军就以第十四师为主要力量开始向爪哇岛的其他地方挺进。

此时的爪哇岛上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土著国家,即马打蓝苏丹国,这个国家之前也和荷兰人多次交战,不过被荷兰人打了几次后,其上层统治者选择了和荷兰人进行合作,并一定程度上依托荷兰人的力量来威震国内的其他利益群体。

之前帮助荷兰人驻防巴达维亚城的爪哇人土著军队,就有不少马打蓝的身影。

而大楚帝国之前因为荷兰人的影响,并没有选择和马达兰苏丹国建立起来正式的外交往来,只有少数商业往来。

等到攻占巴达维亚城后,楚军盘查城内的土著士兵俘虏后,发现不少的土著士兵还是来自马打蓝苏丹国……这还了得,楚军立马兵发马打蓝苏丹国,准备讨要一个说法!

好吧,这其实都是借口!

真正的理由就是,既然都把荷兰人从爪哇岛上赶出去了,这爪哇岛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楚帝国的势力范围。

这个时候,大楚帝国自然是要代替荷兰人开始对这片地方的控制的。

而和荷兰人只喜欢在沿海港口搞个殖民据点,然后玩贸易不同,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殖民政策是多种多样的。

在部分特殊地区,或者是己方兵力投送比较麻烦,而土著又比较强悍的地方,往往采取的是贸易为主的殖民策略,就和荷兰人,葡萄牙人类似,以各种名目控制若干港口,以这些殖民港口为基地进行贸易。

部分地区则是直接吞并为主,最为明显的就是西伯利亚地区了,这地方地广人稀,直接一口吞了也没啥不良影响。

其次则是长期饱受战乱,人口不多的安南地区,在这地方大楚帝国也采取了直接吞并的政策。

还有一些地方采取的是傀儡国殖民统治为主,比如在暹罗,柬埔寨,缅甸,亚齐王国,扶桑列岛等地区都是如此。

还有一些地方则是采取直接占领大片土地,这和普通的吞并不同,常规吞并的话是会把当地的土著也一起接纳进来,但是这种占领吞并不一样,是只要土地不要人。

在很多殖民地里大楚帝国都这么搞,比如柬埔寨的九龙江府、暹罗地区的曼谷府、马来半岛地区的马六甲省。

在这些地方,大楚帝国会组织大量移民过去,然后再把当地的土著进行驱逐。

嗯,如今在吕宋群岛上实施的也是这种政策。

不断的移民,不断的驱逐,最终把这些地方变成大楚帝国真正的领土。

不仅仅土地是大楚帝国的,就连人也是大楚帝国的。

大楚帝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的是不同的扩张殖民方式,而在爪哇岛上,大楚帝国在决定攻打荷兰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决定了对爪哇岛乃至其他岛屿的处理方式。

在面积最大,并且至关重要的爪哇岛上,将会效仿多种殖民方式并行的处理方式。

一方面是把爪哇岛西部地区,也就是万丹、巴达维亚城周边等地区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后续会安排大量的移民过来,把当地土著进行往东边进行驱逐,以实现全面的,彻底的占领和控制。

同时控制爪哇岛中部和东部地区的若干沿海港口,逼迫当地土著签订各种条约,让他们全年放开市场,把土著变成傀儡国以进行经济殖民。

这是现行策略,至于后续的话,将会逐步把直接控制区向东推进,一直把整个爪哇岛全面控制住为主。

就和现在在马六甲地区所做的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