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巡抚衙署风云

自己搞一些私底下见不得人的手段,陛下百分百会知道。

当然,大概率陛下会装傻,过去的这么多年,面对这么多臣子私底下的龌龊事,罗志学基本都装没看见……因为真要管,那就要把满朝官员都杀光了。

但是,就算陛下不管,但是依旧会给陛下留下一个很不好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倒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工作能力的影响。

就像是不能和唐天贵在明面上彻底翻脸一样,

而双方彻底闹翻……唐天贵固然会被训斥,但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地方上的工作能力就要深受怀疑了。

搞不好就会有人说,一个秘书处里拎包端茶的人,也好意思跑到地方主官千万百姓的生计?

这刚下去就和地方上的人闹翻了,怎么滴,这是下去当大爷去了?

别找什么乱七八糟的理由,真要问理由就一个:每年外放的京官这么多,为啥到你这就不行了?

其他人不会被彻底架空,但是你却被架空了?

是别人的原因还是你自己的原因?

程永峰绝对不愿意自己背上一个能力不行的评价!

他程永峰可不是什么拎包端茶的人,不说秘书处里的协助陛下处理各种军政事务,在进入秘书处任职之前,他的任职履历也非常丰富的。

早年在吏务部干过给事中,外放当过同知,知府,后来又入京当过吏务部郎中,后来才进入秘书处任职的。

他程永峰,那也是一律从底层厮杀起来的,不是弄臣之辈。

不就是玩弄权术嘛,我老程就放下身段和你唐天贵好好玩一玩,看谁手段更高一筹!

只不过要玩弄权术之前,还得想办法增加手头上的实权,也要分化拉拢那几个参议和知府,还有若干司长等官员。

拉一批打一批才是王道。

毕竟巡抚衙门那么大,他这个布政使顶多也就是个二把手,还是一个被架空的二把手,只靠他自己是不行的。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把经济事务,尤其是经济事务中最为重要的工业以及农业都抓在手里,这两项权力是他这个布政使的最大权限所在。

容不得他人染指,哪怕是唐天贵这个巡抚也不行!

省巡抚衙门了,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四名以上参议这些巡抚衙门的从三品以上高官。

他们的工作分配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巡抚掌管大局,定战略方向,推动局势朝着预定方向前进。

布政使则是负责掌管经济民生事,具体下来以工商业以及农林畜牧业等为主,具体侧重要看地方上的经济结构,比如在漠南省那边,最为重要的自然是畜牧业啊,工商业和农林业的规模太小,上不了台面。

广东这边因为经济发达,布政使的权限也主要侧重在工商业方面,还有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农业方面。

布政使过来就是按察使,这个按察使和参议一样,都是从三品,有的是参议转任,有的是巡警厅厅长直接兼任,主要掌管司法事,当然,这个司法事的权限基本也管不了督察院和审判院,这两个机构是上级直属机构,和巡抚衙门没关系。

然后是参议,从三品,人数上少则两三人,多则五六人,各省情况不同而在人数配置上有所不同。

参议根据巡抚的指示,分别管理不同事务,或负责吏务,或负责礼教,或负责水利防洪,或负责交通基建,或负责农桑事等等,没有明确的管理范围,由巡抚直接分配职权。

以上这些人,就构成了巡抚衙门里的决策圈,也是一个省里最顶级的一小撮文官。

嗯,各省税务厅、督察院、审判院这三大机构的官员,不算传统文官序列,也巡抚衙门的人不是一路人。

人家基本不鸟巡抚衙门的。

而大楚帝国的省级衙门,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政治分权管理,乃是其他的府、州、县、镇也是类似的分权管理模式,主要还是效仿了京畿的参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