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邮递司综合集团

紧接着这封信又通过陆地上的驿站体系的五百里加急送往金陵城。

内河逆流航行的话,哪怕是专门打造的通讯舰,其速度也远不如驿站体系的不断接力传递。

邮递司想要使用内河逆流航行,把吴淞基地收纳的海外信件紧急送往金陵城的话,恐怕要等到蒸汽轮船出现的……不过那个时候火车估计也有了,用火车的话还是比内河轮船快!

现在的话,大楚帝国的紧急信件,尤其是军情传递,是陆地上的驿站体系和海上的通讯舰一起组成的,相互配合。

同时因为大楚帝国疆域广大,而不少地方都有河流以及靠岸,所以很多地方的紧急公文也是走海路到吴淞海军基地的。

比如广东地区、辽东、高丽半岛,辽北省等地的紧急公文,很多时候也会通过海路进行传递的,速度要比走陆地快一些。

如此也就导致了吴淞海军基地的邮递非常的忙碌,作为中转站要不断的把来自各地的信件送往金陵城,同时也要把金陵城的信件装船送往各地。

而吴淞到金陵城的驿站路线,也是大楚帝国里最繁忙,最密集的驿站路线。

不仅仅要传递其他地方各类公文以及紧急军情,江南省本地的诸多公文也是通过这一条路线进行的。

寻常地方,可能一个驿站里就那么十来个人,马匹不过几匹。

但是在这里,一个普通驿站就会有大几十号人,有些甚至上百人。

这些驿站里还是直接负责驿站运转的人员,不包括依托在驿站体系内,为过往商旅官员提供餐饮住宿的各类服务人员。

因为传统,也为现实需求,大楚帝国里的驿站都是建立在各处官道,间隔一定距离就设立一间,而且都是按照距离设置,并不管周边有多么荒凉……毕竟传递紧急信件的时候,是接力传递的,间隔一定距离就必须要有一个驿站,要不然马匹迟迟得不到替换,要累死不说还影响信件传递速度。

如此情况下,也就使得了很多驿站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并且还是位于商旅往来的官道上。

这样的驿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为过往的商旅们提供食宿。

旧王朝们怎么搞的不知道,但是在大楚帝国里,驿站体系内的食宿业务,都是邮递司自己搞的副业,其收入用来补贴驿站体系的巨大开支。

维持东方传统驿站体系可是非常昂贵的。

驿站人员、马匹都需要常年保持……这一座驿站还没什么,但是一百座?一千座?一万座呢?

庞大的驿站数量,每一天都在吞噬着邮递司大量的经费,哪怕是有财政支持,各部门收发公文也是要给钱,但是依旧入不敷出。

为了补贴邮递司的巨大亏空,邮递司也就开始搞起来了驿站的食宿副业。

因此这年头大楚帝国的邮递司,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集邮递、餐饮、酒店、航运三大业务版本,遍布全国各地的综合性集团。

还是亏本的那种,因为邮递司还在不断的在各处人烟稀少的地方继续建设驿站,同时也在不断的建造各类的邮递快速通讯舰。

为了进一步扭转邮递司的亏空,邮递司已经奏请开设新业务。

而且一次性就申请了两大类的业务,一个是面向民间开放信件投递、小件货物运输业务,这个比较正常,驿站本来就是用来送信的,之前是给官方送信,现在开放了给民众送信也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过还有一块业务就是显得不太正常,并且引来了财务部以及工商部的齐齐瞩目。

因为邮递司打算开设汇款业务,方便人们远距离寄钱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