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等战列舰

只要海军有需求的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征召,还是连船带人一起征召。

大楚帝国里众多贸易公司,同样也是大楚帝国海上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就和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必要时候,也会成为各国的军队一样。

如今的大楚帝国海军,已经焕然一新,但是大楚帝国海军却是没有停下继续发展的步伐!

大楚帝国有着如此漫长的海疆,同时还有东洋以及南洋的海上利益需要保护,嗯,随着大楚帝国的商品进入印度半岛地区后,这一区域的利益也同样需要海军进行保护。

而南洋海域以及印度海域里,各国实力可不弱。

按照海军方面的预估,要想保证大楚帝国的海外利益,至少也需要一百艘以上的战列舰,再加上同等数量的巡洋舰,而护卫舰的话最少要三百艘!

现在还差远着呢。

所以,两大造船厂以及正在建设当中的青岛造船厂任重而道远。

如果说,这三大造船厂,重心都是为了海军而服务的话,那么工业部投资的其他大量造船厂,那么就是纯粹为了航运而服务了。

当然部分造船厂也会建造战舰,但建造的都是一些小吨位的护卫舰,更多的还是以建造内河、近海船只以及远洋商船为主。

大楚帝国的经济发展,是需要大量船只的!

尤其是珠江、长江、运河以及本土沿海各航线,所需要的船只数以万计!

举个例子,清末时期,光是上海一地,就拥有至少三千艘的沙船,全国范围内拥有至少上万艘沙船!

这说的仅仅是沙船,还不包括其他船型呢。

而大楚帝国的工商发展以及对外贸易,远远要比清末时期更加开放,同时规模也更大。

所需要的船只数量也会更多!

其中的沙船就是建造的中心。

沙船,别看名气其貌不扬,但是这种船型非常适合作为内河、湖泊、近海航行,吃水浅、中式硬帆对风力的利用率也高,对人员数量需求也低。

而且技术成熟,成本也低,可以大规模建造。

这玩意,随便拉个民间造船厂出来都能搞,无非就是大小的问题。

但是作为一种内河近海航行的船只,这玩意也不用太大啊。

如今的长江流域里,往来的沙船是一天比一天多,遇上天气好,业务又繁忙的时候,都可以在扬子江一带里风帆不断。

一艘接着一艘的船只往来其中,而这些船大部分都是沙船!

工业部投资的大量中小型造船厂,一开始都是把目标放在了建造沙船上,只有一些投资规模比较大的沿海造船厂,才会想着造一些新式的大海船,不过技术能力暂时都不怎么样。

工业部大规模投资造船业,是为了向日夜发展的帝国经济提供运输工具,而这个过程里,工业部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造船厂造船,尤其是工业部拆分,工商部独立出来后,就更加鼓励了。

李氏家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投入重金进军造船业的,而除了李氏家族外,还有其他大量的士绅也好,商人也好,都进入了造船行业。

而在一票的是士绅商人之外,还有一群和士绅商人不沾边的造船工匠们,也不甘心只拿个死工资,想要自行创业。

他们,就是罗华造船厂的创始人团队,昔日松江海军造船厂里的部分骨干。

对于造船,他们懂,但是对于怎么经营一个造船厂,他们却是抓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