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明军最后的精锐

而这些轻便的野战火炮,才是楚军各种战斗力的最大依仗和底气,尤其是在野外战斗时候,这些野战火炮非常的好用。

而上述的三种野战炮,第二军和第三军一起,总数达到了三百多门!

远远超过了对面明军了七八十门长管火炮的数量。

在火炮上,楚军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

此外在步兵上,楚军其实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综合素质方面,以楚军的丰厚伙食待遇,随便领出来一个从军半年以上的老兵,那都是一身肌肉,负重小跑几百米都是轻而易举的。

而体能带来的是战场上更加优良的负重机动能力。

双方列阵作战的时候,一方的士兵穿着盔甲连机动几百米都费劲,而另外一方面同样穿着盔甲,扛着武器一口气能走上几千米,这将会导致体能差的一方,无法及时跟上阵型上的变化,最终被敌人找到破绽。

冷兵器作战也好,火枪时代也好,步兵作战打的就是阵型,一旦阵型出现破绽乃至被克制,那么距离被击败也不远了。

楚军的步兵拥有巨大的体能优势,还拥有更加良好的装备优势。

这一点从楚军里一线战斗兵员,披甲率达到百分之百就可以说明。

不管是火枪手还是长矛手,楚军里的这些一线步兵们都是清一色披甲,前排长矛手身披全身重甲,后排长矛手穿普通全身甲,火枪手穿半身轻甲。

而这些盔甲,哪怕是半身轻甲,其实都是清一色的布面甲。

反观对面的明军,披甲率可就要低得多,哪怕是他们之中最为精锐的祖大寿所属四千精锐骑兵,他们都没能够做到每一个骑兵披甲。

至于步兵们,往往只有亲兵,基层军官这些人才会有重甲,部分战兵会有普通轻甲,还有一些则是纯粹的棉甲。

第一骑兵旅之前在静海县一带袭击了一支大约千余人,由天津往静海而去的明军偏师,战后统计的明军死伤者以及战俘里,至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披甲,剩下的连棉甲都没有……

而这,已经是明廷最后的精锐了。

除了骑兵有所劣势外,楚军在炮兵以及步兵两项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也是李成通陆军上将在第二军抵达并休整了数天后,继续率军向天津进军的重要底气。

七月十日,李成通率领第二军、第三军沿着运河继续北上。

虽然双方此时还隔着好几十公里,甚至中间都还隔着一个静海县城,但是双方都知道,这一场大战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

七月十二日,得知楚军主力杀向静海的时候,洪承畴传令祖大寿、吴襄率领骑兵四千、步炮六千,一共万人关宁铁骑迂回出击,截击楚贼后方后勤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