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审稿人只写一句话,纯粹的文字描述,不含任何数学式子或符号,最终告诉作者的有可能是:大修。
遇见这种一句话+大修的审稿人,90以上的论文作者会缴械投降,社会社会惹不起,叨扰了大佬,撤退。
沈奇小修了前四篇论文,哦,其中联合署名的一篇是欧叶小修的。
然而,第五篇论文,也是最复杂的一篇,《线性不等式约束的广义非线性互补问题解析》,审稿人的意见可归纳为一句话:“大修!”
基于广义互补问题构成的半光滑方程组的广义雅可比矩阵,求出一个带椭球约束的线性化二次模型,是沈奇的核心论述逻辑。
围绕这个核心逻辑,沈奇完成了15页的论文。
审稿人持不同的观点,他或她认为f,g:x包含于rn→rn连续可微,x包含n维不等式约束集,利用逼近牛顿法和广义拟牛顿法不涉及整体收敛性。
很明显,审稿人的观点跟沈奇的逻辑是相悖的。
至于谁对谁错,沈奇认为他对。
沈奇并不知道审稿人是谁,是哪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数学专家,在单盲流程下,沈奇只认识编辑。
其实也没跟编辑见过面一起喝过茶什么的,这里的认识仅存在于网络上,邮件中。
《数学导报》的编辑叫许维妮,沈奇就知道这么个名字,看名字或许是位女编辑。
对于审稿人的大修评审意见,沈奇当然有想法。
为了写《线性不等式约束的广义非线性互补问题解析》这篇论文,沈奇差点走火入魔,现在你告诉我,我做的基本上是无用功,大修?不,我沈奇不服!
不服?
那就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