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页

到这一会儿,任何精神正常的人、媒体,都已经明白过来。

这就是一个局。

只是这个局太大了。

全民娱乐等狗仔,各路电视广播纸媒网络的媒体、大v,乃至网友,全都在局中,被林海文耍了一个团团转,甚至中间还包括一个《金枝欲孽》的官宣,让大家的尴尬几何级数地增加了。

一个网友的评论非常有代表性。

“从这一次林海文大手笔设局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媒体有多低俗,我们的网友有多恶俗,我们的娱乐生态有多么烂俗和庸俗,虽然很多人都被林海文狠狠羞辱了一次,但是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大家能够借此好好思考自己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行事和立场,甚至延伸到生活中、工作中、社会中的立场,相信都会有一点收获的。”

不过单凭这么一些人的话,是远远不足以改变什么的。

反应过来的媒体——媒体毕竟脸皮特别厚,格外厚,厚到了没边儿的程度。当然还是有一些媒体,比如《新文化报》就没在跟进,默默匿了。谈编辑还特地给林海文打电话,埋怨了他一通,明明事先跟敦煌联系过,敦煌居然瞒的那么紧,不过幸好了,他们已经属于特别慎重,只是凑凑热闹那一拨。后续也就没再加入其中,坐看涛生云灭。

但还有大量的媒体,这会儿就全然当自己之前没有那么报导过。

“林海文‘绯闻’真相:其实是一起通宵看了动画片!”

“回应绯闻,十小时天后和艺术家相处全纪录。”

当然,也有突然记得自己还有媒体使命的媒体。

“回应绯闻应该,恶作剧不可取!”

“一手制作大事件,是炒作新剧,还是挑衅舆论?”

“对舆情状态不满,不应通过更为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公众人物应当谨守底线。”《人x报》发表社论,此前它也是说过公众人物不论是不是娱乐圈中人,都应该遵守道德约束的话,这会儿自然换了个说法:“就如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遇见一些所谓‘冤屈’,也就是事情暂时未能得到满意处理的时候,譬如杀人者未能及时被抓获,偷盗者未能尽数追回损失,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大家都可能不满,不愿意接受,但不代表我们能够通过道德审判,民间执法等不合法的方式来加以处理,那又是另一种违法!

这样的道理在乡间对偷狗者的游街,对拐卖妇女儿童者的私刑中,都有体现。同样,在此次林海文舆情中,显而易见是林海文一手制作了绯闻,然后又以近乎荒诞的方式回应了绯闻,看似是嘲讽了闻风而动,不追求真实的舆论环境,但这一行动对舆论权威的伤害也不可不察,其实林海文若有不满,大可堂堂正正和媒体,和网友对质,笔者相信,有理不在声高,哪怕一时得不到认可,也好过对舆论的进一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