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宋朝小食店 朽月十五 849 字 3个月前

卖糖堆的小贩惯常都是这番打扮,叫做“打旋罗”,年年上元节都能瞧见,但总觉得百看不厌。

“小娘子,要糖堆吗?才三文钱一个,我爹二三十年的手艺了,你要吃着不好,钱我是分文不收的。”

小贩嘴皮子溜,像他们走街串巷的,不能怕开口,不能抹不开面,得到一条巷子就高声叫喊,不然哪来的生意。

“来上四个。”

祝陈愿从袖中的荷包中数出十二文,送到小贩装钱的袋子中,小贩乐呵呵拿出四个还冒着热气金黄色的糖堆,拿油纸挨个包好,递给祝陈愿。

刚拿到糖堆的祝程勉也顾不得烫,直接咬上一大口,糯米丝从断口处往下垂,好似又细又长的蚕丝。

他鼓着嘴巴,努力咀嚼糖堆,又糯又实,里面甜滋滋的,就是费腮帮子,得咬很久才将嘴里的一大口完全咽下去。

祝陈愿看见他这副模样,好笑地摇头,手里的糖堆还很烫,她没急着吃,汴京的小吃点心她大多都了解。

像这糖堆,得米粉、面粉各掺一半,放入糖霜,再搓成小圆球,等到油锅热得冒泡,放下去炸制金黄捞出即可。

过程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可不容易,得炸得颜色好看,不能有丁点发黑,还要脆,里面得糯而甜,要是手艺不到家,既浪费食材还卖不出去东西。

祝陈愿瞧小贩包的时候就发现了,糖堆颜色黄而均匀,表皮油脂不多,油纸外头也没渗出油来,二三十年的功底约莫是真的。

等到手中的糖堆稍微凉点,她才握着糖堆,凑到嘴前咬上一小口,糯米做的食物大半都软而黏,油炸过的表皮会脆,吃起来会有响声。

糖霜选得好,吃起来并不发腻,里面的内芯柔韧而筋道,十分耐嚼。